返回

大明:逆鳞,从质子到摄政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3章 胆敢拒绝,即刻处决!(1/5)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毕竟,大多数收入是以粮食形式呈现的。

    宝钞印得太多,百姓自然不愿接受,只认银两和铜钱。

    对此,老朱的应对方式也十分直接。

    朝廷让你用,你就必须用。

    胆敢拒绝,即刻处决!

    于是,许多人因此丧命。

    即便如此,也无法挽回大明宝钞的信誉。

    其价值持续下跌,许多商贾依旧拒收。

    毕竟谁会要一张废纸呢?

    更何况还是明摆着的。

    老朱还规定,百姓和商贾向朝廷缴税,只能用粮食或银两、铜钱,不得以宝钞支付。

    但朝廷发放俸禄、赏赐、工资等,则一律使用宝钞!

    可你拿着朝廷发放的宝钞去买官盐,不行!

    去买官仓里的粮食,更是不可能!

    “劫掠”二字几乎已经写在脸上。

    宝钞的信誉可想而知。

    朱允熥深知,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财政。

    无财,百事皆难成。

    欲兴明朝财政,必先整治宝钞,重树其信用。

    此中关键在于调整国策,不可再随意滥印宝钞。

    然而在此之前,尚有一弊需除,那便是。

    朝廷大力印钞,反倒催生了民间贫民的“智慧”。

    原来伪造货币这般轻松。

    朝廷能做到的事,我们也一样能做到。

    大明宝钞防伪措施薄弱,普通百姓更无辨别真伪之力。

    迅速横行肆虐。

    老朱同样以严刑峻法应对。

    杀了一批又一批人。

    但只要有利可图,世上便永不乏冒险者。

    这个时代生产力落后,多数人挣扎于温饱之间。

    伪造货币却能在短时间内让人暴富,从此过上优渥生活。

    想要走捷径的人源源不断,杀不胜杀。

    到后来,连老朱自己都叹息,为何这般多胆大妄为之徒?

    若泛滥不除,即便朝廷克制印钞,也是枉然。

    因为最终只会被假钞吞噬殆尽。

    朱允熥提出的方法,是技术上的防伪。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