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灾民闻讯也向西而行,企图跟着朝廷一起避难荆州,求食果腹。
就连陈国的新旧灾民,也有许多跟随迁徙。
毕竟中原乱局越来越明显,比之陈国要的微薄糊口口粮,还不如跋涉去荆州赌命。
舒邵十余骑抵达陈国都城时,这里依旧有许多灾民,前后跋涉,途径陈国,汇聚陈县之外接受赈济。
这些灾民可能会休息一段时间,然后继续出发。
中原的灾民大迁徙,令舒邵感到很不舒服,也只是感情上有些难以接受。
入城,舒邵沐浴后拜谒骆俊。
国相府邸,后院私宅内。
骆俊坐在主位,翻看何夔、袁涣等人的书信,面容为难:“伯应,非我不肯,实乃国中储粮不丰。今大将军率众出征荆州,国内储粮既要日常赈济灾民,还要养军、备战。”
舒邵听着摆手:“大将军督兵南下荆楚之地,能威胁陈国者,左右不过曹孟德与我主袁公路。我主袁公路性情刚直有恩必报,受陈王恩惠,岂会兴兵作乱?纵然曹孟德亲自督兵进犯,以我主性情,为报陈王恩德,必集结吏士与他一战。”
舒邵说着威胁之语,却满口爽快:“这样不论我主是胜是败,曹孟德皆无进犯之力。这样不劳陈国军民,即可御敌于国门之外,何等之幸呐?”
骆俊也只是缓缓点着头,论性格,袁术就是这种爽快的性格,有急公好义的一面,有时候决断的时候并不完全执着于利益得失,如似轻侠。
所以给袁术粮食应急,袁术涨了面子后,曹操真发兵来抢陈国,袁术肯定要维护面子,前来与曹操一战。
只要干好这件事情,以后袁术继续借粮,口碑稳定之下,大家也是会借粮的。
只是骆俊虽然认同舒邵的理论,又为难说道:“伯应啊,岂不见荆州刘景升之前事?自朝廷都许以来,刘景升运粮何止三百万石?以朝廷之公义,尚且不能制止大将军伺机攻夺荆楚。”
“我陈国带甲之士不下五万,又何苦将国家安危寄托在左将军一念之间?”
骆俊说着拱手:“非我等不信左将军为人,实在是刘景升前车之鉴,我国内议论纷纷,皆感其屈,以为不值。我若答应此事,国内士民官吏不许,又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