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份新报,直接销量达到三万以上,一举成为‘报业大亨’。
其实吴凯声还是低估了陈光良,毕竟如果只是‘分层出售’,似乎也没有释放太大的购买力。
例如一层楼售价4000~5000大洋,但很多人还是不能一口气拿出这么多来!
这时候,陈光良自然准备了‘分期付款’方式,这才是真正的杀手锏!
如今陈光良的事业,包括:长江地产(长江物业)、长江车行(长江出租)、东方报社(《东方日报》、《商报》)、维他奶、同昌车行制造厂,可谓已经多元化发展。
旗下的公司也是众多,但整体来说,细分为四大产业:地产、车行、报业、实业。
陈光良来到东方报社办公。
东方报社,在《申报》和《新闻报》眼里,依旧只算是一家‘小报’,特别是如今的《申报》真是实力很足。
不仅仅是《申报》销量最高,达14万多,更重要的是《申报》的史量才办报多年,积累了相当的资金实力;早年,《申报》便自行投资了一幢三层楼的物业作为总部大厦,这笔投资就比其它报社实力大的多。
也正因为如此,史量才还有实力购入《新闻报》的半数股权!
另外一方面,其实这个时代的报业不值钱,在1925年,张竹平购入《时事新报》才花六万大洋,当时《时事新报》销量有一万多(后来增长一倍),也算是全国十二家销量过万的报纸之一。
所以这一次陈光良将《东方日报》开价30万大洋,是明摆着要宰杜月笙、虞洽卿一笔,意思就是你们不仅仅是投资《东方日报》,也是在投资他陈光良。
愿者上钩!
“陈经理,阮玲玉的老公张达民扬言要告我们!”黄春荪笑着走进来,谈起一件事。
他的笑容当中,自然是轻蔑的笑,毕竟张达民能告倒报社,那才有鬼了。
而且报社是什么?
最喜欢的就是新闻了!
陈光良也笑道:“这是好事啊,我们正缺点炒作的舆论呢!”
黄春荪点点头,随后他汇报了报社的工作,如今他这个‘实权副总经理’可谓大权在握,毕竟陈光良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