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6章 办报(3/6)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月能不能搞定?”

    最终,这个南鲸东路上的项目,取名‘金城购物广场’。

    程子康点点头,说道:“下个月应该没有问题,庄俊正在加班加点的绘制。照这个进度,明年上半年就可以施工,1930年下半年封顶,1931年中开业,大概是这个进度。”

    用时近三年时间,投资这个项目。

    这个项目初始投资大概就需要100万以上,因为前三年也是有租金的。三年租金就五十万,再加上建筑资金四十五万,还有地捐等杂费。

    不过建设到一半的时候,就可以开始招租,而这个时代租赁都是有顶手费的,即一年的租金,相当于投资可以先回笼三十万大洋。

    之后每一年的租金大概是35万大洋以上,抛开租金18万及每年的地捐,这个项目一年可以赚10~15万,回报率还是非常不错的。

    “嗯,得按照这个进度,只能加快。毕竟要赶在最好的时机,争取一炮打响!”

    程子康好奇的问道:“你觉得三十年代后,华夏的经济有波澜?”

    总是喜欢赶时间,莫非是担心什么?

    陈光良坦然说道:“那倒不是,只是凡事都要抓住最好的机会,今年各大资本纷纷入场投资地皮和地产,明年自然会更多的资本进入,那么三十年代初,肯定行情好。”

    “这倒是”

    程子康谈及这个,也有些得意。从去年开始,金城银行子在沪市投资两百多万的地皮和物业,这些都是他的业绩。

    最后,程子康很爽快的让财务,将长江地产的顾问费3万支付。

    而陈光良进需要拿出5000大洋,就可以凑齐这次投资报业的资金。

    杜公馆。

    “他这是利用你和黄春荪两人的本事,否则又怎么会是拉你们入伙!”杜月笙闻听洪雁宾的话后,第一时间开口说道。

    洪雁宾是他的得意门徒(门徒不一定非得是流氓,哪怕是一些记者和文化人,都是杜月笙的门徒),原本进入报社生意,也是有他的帮助和提携。

    在杜月笙看来,投资报社生意还是值得的,投资记者和文化人更是很有必要。

    “杜先生,他想借助我们的力量,我又何尝不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