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年代真正的‘招牌’,是名家的文评,这是很重要的报纸新闻来源。
杜月笙这时候笑道:“好啦,我们今天是来参加你洪雁宾的《商报》开业,其它之后再说!”
“是,杜先生”
此时的杜月笙,已经记下陈光良这个人,心里想着,如果这个年轻人真要办报,他一定要参股。
本来,他就喜欢参股报纸。
另外一边,陈光良又何尝不是想得到杜月笙的‘赏识’——参股他的报纸,倒不是为了攀上杜月笙,而是让这家报纸多一层身份,多一个顶雷的。
陈光良办报的意图是有两个:第一,提高自己的身份;第二,以后在商业活动时,报纸可以成为一个助力。
参观结束后,陈光良便告辞,他手中有今天的《商报》,看了又看,没有什么奇特的之处。
主要是关于商业新闻的水平和数量,实在是都不行,他都看不上。
如今的陈光良,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所读的书和报、所学习的文章精髓,比前世都还多。简单来说,让他写商业新闻,绝对是能成为名家的,他不仅仅有素材和分析,文笔差不多也练起来了。
这里面的原因,除了他的记忆力和智商大大的提高外,也有这一世他才真正领悟到——知识是真的改变命运。
靠着穿越的记忆,固然可以有很大的助力,但要真想长久的发展,唯有读书。
读什么书呢?
他不读进步文学,因为他已经进步到一百年后了。
他读报纸、读国外商业书刊、读儒家书籍、读专业性的书籍(建筑等)。
每天睡觉六个小时,其余时间要么忙着工作,要么就读书看报,这一刻他有种感受——前世车螺丝的体会。
前世的‘车螺丝’工厂工作,很多打工人每天工作14小时,一月休息一天或两天,他们的想法是为了拿超过底薪很高的薪水,一般都是8000以上。如果他们想躺平,两三千的收入,当然不用那么辛苦。
而如今陈光良的想法是,要想生活得更好,要想打造一个‘百年豪门’,他必须要这样付出。
两者的想法是一样的,当然陈光良是抱着‘快乐和享受’的心情,前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