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文果然是好好想了想,如此一来,应天书院必定会再次名声大噪。”
张师德也觉得范仲淹说的这些是读书人的最高追求,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始终是少数。
“无论如何,希文也是在诸多学子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只待将来便能够开花结果。”
杨子晋也算是认同了范仲淹的治学理念,应天书院的校训确实应该变一变了。
当时经历了五代十国,哪有多少人有机会读书啊?
全都是武夫的天下,甚至书院也是在武夫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为了振兴儒学,才提出了天下同文的口号。
如今大宋建国以历三代,厚待读书人,边疆也不见烽火,内陆也没有叛乱。
书院培养学子也该与时俱进,优中择优,自是要以天下为己任,方能更好的报效朝廷。
范仲淹示意大家声音小些,随即又主动介绍道:
“今日我要向你们介绍一人,此人不畏强权,又有急公好义之能,还有些才华,希望他的话也能够激励大家。”
人群里倒是有不少人开始张望。
“谁啊?”
“难不成是我?”
或是疑问,或是玩笑,气氛被范仲淹彻底带动起来了。
“此人便是在入学考试当中排名第三的宋煊,宋十二。”
范仲淹嗓子有些嘶哑,然后便招呼宋煊上来。
宋煊倒是也不怯场,直接把自己的折扇,扔给祝玉,稳稳当当的走上台前。
“宋煊?”
前些日子宋煊的大名可是没少在他们嘴里传言。
又是写了一首柳永夸赞的词,又是怼死了翰林学士窦臭那个名人。
甚至还在监牢里叫来了本地最有名的酒楼庆楼大厨做饭,连吃三天。
光是这一点,就让许多打退堂鼓的学子心里隐隐后悔的情绪。
谁有实力能够连请三天呐?
就算是书院里的那些官宦子弟,也从来没有如此阔气过。
再加上宋煊为了卖自己的白话小说,推出的彩票,两文中一千文。
同样也吸引了不少书院学子们去碰碰运气。
期待着能改善一下自己窘迫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