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崇祯四年的五月底,南京城经历了一场百年难遇的盛事——
当今皇帝朱由检亲临。
龙舟停靠在下关码头时,南京的文武百官早已等候多时。
\"臣等恭迎陛下圣驾!万岁万岁万万岁!\"
去年被派往南京的守备太监曹化淳和魏国公徐弘基带领众官跪伏在地,声音在初夏的空气中微微发颤。
崇祯皇帝穿着明黄龙袍,缓步走下龙舟。
御极四年,崇祯已不再年轻,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沉稳与锐利。
\"众卿平身。\"
崇祯抬手示意,声音虽不大却充满威严,
\"魏国公,曹化淳,南京近况如何?\"
曹化淳急忙上前:
\"托陛下洪福,南京百姓安居乐业,市井繁荣。只是\"
他欲言又止。
\"但说无妨。\"
崇祯目光如炬。
\"近来有些士绅议论新政,老奴担心其蛊惑民心\"
崇祯嘴角微扬:
\"朕此次南巡,正是要亲自听听这些"高见"。\"
周皇后在宫女搀扶下走来,轻声道:
\"陛下,连日舟车劳顿,不如先安顿歇息?\"
崇祯点头:
\"皇后所言极是。曹化淳,安排入住旧宫吧。明日辰时,召集南京六部官员及当地士绅代表,朕要亲自接见。\"
\"老奴遵旨。\"
当晚,南京旧宫武英殿内灯火通明。
崇祯召集随行大臣议事。
国安部部长阎应元正在汇报江南局势。
\"陛下,据国安部密报,江南士绅对新政抵触情绪甚重。特别是"摊丁入亩"和科举改革,已有多人联名上书反对。\"
阎应元声音低沉。
张福臻皱眉道:
\"江南士绅树大根深,与朝中官员多有勾连。陛下需谨慎行事。\"
\"谨慎?\"
王在晋冷笑,
\"目前全国形势一片大好,若不趁势推行新政,更待何时?南京有勇卫军一万精锐,还怕这些士绅造反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