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跟着跑,也能及时接得上话:“铁娘子摊上这么对于冤家儿女,后半生也是够愁人的。铁娘子现在肯定急于将店铺换良田的事儿给落实,再砍半成应该有戏。不过有一家虽然现银不够,但却有足够的良田,若是他们直接拿良田做交易,那我们只怕是竞争不过。”
“良田其实轻易能拿出来买卖的?当初我和阿陵卖姜家田,不知道多少人得了田还在背后讲我们母女二人败家。他们没有足够银钱,也没有魄力拿良田去换。”柳枝断定道。女儿已经站稳脚跟,她这个做母亲的也不能落后。还是要有份营生,将来阿陵不想写了,那就回家继承店铺。
姜陵尚且不知柳枝在为她的未来打算,她此时正在观海社附近转悠。
没错,光是在房间踱步已经无法解决姜陵的焦虑了,所以她走出房门,来到了观海社,打算接受现实残酷的打击。
西华街除了有观海和新月两家最大的报社,鄞县其他报社也大多距离在西华街。
而西华街除了报社之外,最多的就是书店了,各家书店都张贴横幅为新月与观海,秋毫与幼麟之间增添了不少火药气息,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名气。
可以说在鄞县,要是不知道《农家子青云路》和《东厢情缘》,跟人说话都没有话题可以聊。
姜陵随机挑选了一家书店走了进去。刚进去她就看见了一个二十岁左右的书生先指向海潮刊,然后又指着上弦刊向书店掌柜问道:“小生囊中羞涩,两刊之间只能择一而买,还望掌柜推荐一番。”
书店掌柜也是个厚道人,他详细地问道:“不知先生平素是看海潮刊还是上弦刊?可有正在追读的文?又或者只看某位先生的文?”
书生摇了摇头道:“有时看海潮刊,有时看上弦刊,有时两个都不看,并没有特殊偏好,也没有正在追读的。”
书店掌柜捻了捻胡子,心中有数了:“那我更推荐您买海潮刊,我们与观海社有约定,一人一份,而且海潮刊卖得更快,先生要是过两天再来,很有可能就买不到海潮刊了。而且海潮刊的最新力作《农家子青云路》备受好评,是开天辟地之作。有不少富贵人家都会让人再买一份,专门剪下来打算做成合集。”
“开天辟地?那我倒要看看能被称之为开天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