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49章 武钢的账本魔术v(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1994年2月23日,武汉钢铁厂三号高炉的浓烟裹挟着铁锈味弥散天际。谢一扬指尖敲击着办公桌,桌上摊开的《人民日报》头版赫然印着“扬帆集团捐赠万吨钢材支援三峡建设”的标题,而压在报纸下的是一摞泛黄的武钢生产台账——最后一页的墨水未干,油印的“1993年12月”下方,新增了一行手写数据:“螺纹钢超额完成年度计划127”。

    “谢总,审计组的人到厂门口了。”法务总监赵明推门而入,袖口沾着码头特有的煤灰,“按您的吩咐,三号炉的‘幽灵产量’已经转进废钢回收账目,但周书记刚来电,说南巡组带了冶金部的专家。”

    谢一扬轻笑一声,从抽屉里抽出半张烧焦的磁卡扔给赵明:“让林教授那个学生把炉温监测系统‘校准’一下——就说这是红星帮昨晚在珠海港没销毁完的证据。”他起身时,窗外传来刺耳的刹车声,审计组的黑色轿车碾过积水的坑洼,车身上还沾着浦东工地的放射性混凝土渣。

    上午十点,武钢财务科

    审计组长郑国栋翻动着账本,钢笔突然在某一页顿住:“谢董事长,贵公司去年四季度螺纹钢产量比三季度暴涨300,但同期焦炭采购量只增加了15——这热效率怕是能拿诺贝尔奖?”

    会议室骤然安静,只有排风扇搅动着掺了铁屑的空气。谢一扬慢条斯理地抿了口茶,茶汤里沉着几粒来自三峡库区的黄泥。“郑组长有所不知。”他推开窗户,指向正在卸货的列车,“武钢从苏联引进了新型富氧鼓风技术,焦炭利用率提升是写入《冶金学报》的。”

    话音未落,财务科主任突然冲进来高喊:“三号炉出事了!”众人奔至车间,只见监控屏上炉温曲线诡异地波动着,而林振华的学生正攥着那半张磁卡,对审计组解释:“红星帮的人篡改了传感器数据,实际产量只有账面60……”

    正午十二点,江城码头

    谢一扬站在生锈的龙门吊下,海关缉私艇正押解着那艘载有苏联军火的货轮。赵明压低声音汇报:“红星帮的账本显示,他们用武钢‘超额产量’的批文,从哈萨克斯坦换了三车皮装甲钢——现在全在海关的扣押清单上。”

    “让《长江日报》的记者拍清楚点。”谢一扬踢开脚边印有“三峡建设专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