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杭城豪门沈知意的璀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28章 蓝色命脉:科技浇筑的水之奇迹(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2019年4月29日,北方滨海的盐碱地上,沈知意与堂哥沈明远的两辆车碾过碎石路,扬起阵阵尘土。车载系统自动识别地形,挡风玻璃上实时标注出地质数据:“沙质土壤,含盐量08,地下水位-12米……”沈知意望着远处翻涌的海浪,海风裹挟着咸涩的气息扑面而来,智能腕表已开始监测空气湿度与盐雾浓度。

    “这片地离海岸线仅10公里,输水管道成本能降低30。”沈明远指着全息投影中的地图,红色标记圈出两块总面积达500公顷的地块,“但施工难度不小,地基要承受每日百万吨淡水的压力。”沈知意却胸有成竹,轻点屏幕召唤出星达的工程团队——十位工程师的全息影像瞬间出现在车中,手中托举着3d建筑模型。

    “我们采用量子浇筑技术,”首席工程师李工转动模型,展示其内部结构,“地基使用记忆合金骨架,搭配纳米混凝土,强度是传统材料的20倍。海水淡化车间将配备全球首创的‘量子蜂巢’蒸馏系统,单个模块就能日处理海水50万吨。”沈知意补充道:“蓄水池表面覆盖智能防渗膜,能自动修复微米级裂缝,还集成光伏发电功能。”

    说罢,她打开车门走向荒地。机械臂从车载工具箱中伸出,迅速在地面部署量子定位桩。不到十分钟,整片区域的三维建模完成,虚拟影像中,两座巨型工厂拔地而起,管道如银色血管般向内陆延伸。沈明远看着眼前的科技奇观,不禁感叹:“若按传统方式,这样的工程至少要三年,你们真能一年建成?”

    “不仅如此,”沈知意调出施工进度模拟视频,无人机群与智能机械兵团协同作业的画面令人震撼,“我们的ai调度系统能实时优化施工流程,遇到极端天气自动启动防护预案。”她目光坚定,“星达的目标,是让北方的土地在明年雨季前喝上第一口淡化海水。”

    消息传开,资本市场沸腾。星达的股票单日暴涨27,水利、环保板块纷纷跟涨。更有海外企业抛出橄榄枝——沙特王室派人接洽,希望引进技术解决沙漠国家的用水难题;荷兰水利专家主动申请加入项目,带来了围海造田的百年经验。沈知意却不为所动:“先把中国的工程做好,这是根基。”

    施工现场很快进入“量子建造”模式。清晨,数百架无人机如蜂群般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