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李承乾的五年计划安排下来,整个大明就开始运转起来了。
朝廷突然宣布迁都北平,这一消息犹如巨石入水,在大明境内激起千层浪,引起轩然大波。
“迁都?这是什么情况?金陵作为都城不是好好的吗,怎么说迁都就迁都呢?”有人惊讶地喊道。
“对啊,放着南方的繁华不要,却要跑到北方去重新搞建设,这不是自找麻烦吗?”另一个人附和道。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就因为这么一句话,就要迁都?这也太草率了吧!”还有人对迁都的原因表示质疑。
“哈哈,家人们,谁能想到啊,我早上一睁眼,发现我家这里竟然要成为帝都了,真是太意外了!”有人兴奋地说。
“迁都北平,这是真的吗?消息可靠吗?如果是真的,那我得赶紧去抢占好地方啊!”有人开始盘算着如何从迁都中获利。
“当然是真的啦,新都预计在十年内就能建成,工部已经派人去规划了,到时候如果要拆迁的话,说不定还能分到不少钱呢!”有人证实了消息的真实性。
然而,对于那些原本生活在金陵的人来说,这个消息却让他们感到无比失落。
“一睁眼,帝都就变成陪都了,这落差感也太大了吧,呜呜呜……”有人哀叹道。
迁都的消息传出后,南北方的百姓们议论纷纷,有人激动不已,有人则大失所望,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片嘈杂的景象。
就在民间议论纷纷时,各地官员的奏折也如雪花一般送到李承乾面前。
一些南方出身的官员纷纷站出来反对迁都,他们以南方的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为由,强调金陵作为都城的优势。
大体意思就是,陛下,金陵乃我大明根基所在,位处江南鱼米之乡,繁华富庶,又有长江天险,何苦要舍弃这一切前往北方苦寒之地?
而那些北方官员则力挺迁都,认为这是加强北方边防、巩固统治的必要之举。
天子坐镇北平,可震慑北方诸夷,保我大明边疆安稳,此乃长远之计!
李承乾看着这一本本奏折,有反对的也有支持的,但李承乾只是重申了一遍迁都的必要性。
迁都之事必然会面临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