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以前的犹豫不决,朝阳有什么魔力吗?还是戈辉有什么魔力?如此深刻地改变了光绪?
事实上是光绪看开了,他看淡了朝廷的命运,看淡了自己的生死,朝廷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了,自己的生死还重要吗?当他看破生死之后,对慈禧太后的恐惧也就不存在了,他也不恨慈禧太后了,慈禧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保住朝廷的统治地位,虽然他知道那些努力或者说是挣扎都是徒劳。他和慈禧都是苦命人,都是满清帝国的殉葬者,都将随着朝廷的覆灭而灰飞烟灭,所以才有了他此时的心态。
光绪皇帝轻轻地吐了一口气,然后继续又道:“听了昨天和今天的战况,禁卫军的表现让儿臣震惊,虽然距离最后的胜利还十分遥远,但不知道为什么,越发觉得禁卫军最后能赢下战争。”
“噢?”慈禧太后惊诧:“皇帝这么相信禁卫军?”
光绪犹豫了一下,然后重重地点头:“儿臣也说不明白,突然之间就相信了,而且越来越相信。”
哎……慈禧太后轻叹了一声,小臂轻抬,李连英快步上前,轻轻托起慈禧的小臂,慈禧太后走向仪銮殿门口。抬头看向天空,那是朝廷的天下,是满人的天下,是爱新觉罗家族的天下呀!究竟怎样才能守住?
良久,慈禧才转回身,注视着光绪,问道:“如果禁卫军真的打赢了战争,戈辉以后还会听命于朝廷吗?”
这个问题,真心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的,也不是光绪能回答的,慈禧太后也不相信光绪能回答,首先慈禧自己就已经不相信了。
慈禧又转回身看向仪銮殿门外的天空,良久不语,从她握紧的拳头,和她微微颤抖的后背,光绪读出了悔恨、自责、无奈、懊恼……
“太后,时代变了,您放出的权力可能永远收不回来了,这也不是从戈辉才开始的。”光绪起身,来到慈禧太后身侧,语气中满是无奈。
慈禧太后扭头定定地看向光绪,良久,才开口说道:“说下去”。
光绪轻轻一叹,然后继续道:“太后可还记得同治九年(1870),两江总督马新贻在校场阅兵时被刺杀一事吗?朝廷大员,校场遇刺身亡,朝野震动,举世皆惊。八个月后,曾国藩接任两江总督,至此,轰动朝堂的刺马案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