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会不乐意吧?”
“确实不收学费,但是你知道这里的家庭年收入是多少吗?”明夏歪了歪头,问道。
这个问题还真的把宋文辉给问住了,他迟疑了许久,试探着答道:“一万?”
明夏笑了,眼里却没有任何嘲讽,有的只是深深地无奈,她声音平缓地吐出了一个数字,道:“三千块。”
在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宋文辉整个人都呆住了,喃喃道:“怎、怎么可能?即便是人均收入也不该这么低啊……”
确实不太可能。
因为明夏所说的那种情况,还是村里条件相对而言比较好一些的家庭才能达到那样的收入,家里人丁单薄些的家庭年收入连三千都达不到。
秀水村这样偏远的小山村,村子里村民为数不多的收入来源,除了种地和养一些小型牲畜外,便是从山上采摘山货出去卖了。
由于地理位置实在太过于偏远,运输又困难,以至于收粮食的人很少会特意来秀水村这边收购,即便来了,收购的价格也相当低廉,被一压再压。
除非你能自己拉着家里的粮食下山,扛着东西拿到城里卖,那样倒是可以多卖几个钱,可扛着那么重的粮食到城里,这本身就是件极为辛苦的事情。
就算背,只用人力,又能背出去多少呢?
小型的牲畜倒是稍微值钱一些,但同样受限于地理位置以及运输困难的缘故,没人来收,卖不出去,大多数时候都只能由村子里的村民们自己交换。
在这种情况下,供孩子读书?为什么要供孩子读书,那些学杂费在宋文辉眼里简直算不上钱,可在秀水村这样极为贫困的山村里,却是相当高昂的数目。
而且送孩子去学校读书,也就代表了家中损失了一个劳动力,损失劳动力也就意味着本就不高的年收入还有继续降低的可能。
可别小看孩子的劳动力,对于农村家庭而言,劳动力无论什么时候都是稀缺资源,更别说十来岁的孩子完全可以顶大人用了。
明夏说的这些话对于宋文辉这种第一次来到贫困山区的城里小少爷而言,说是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一点也不为过。
他有些冲动地开口道:“如果他们实在没钱的话,学杂费我来出也可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