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统一的体系中,富有哲理。最高的曲式形式之一是“奏鸣曲式”,其结构原则是对立统一,建立在矛盾的提出、激化和解决的过程中,如柴可夫柴可夫斯基“悲怆”交响乐》第一乐章,主部主题焦躁、不安,副部主题抒情,形成材料和调性的对比;还有“回旋曲结构”,不断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变化,体现对比与统一;“变奏曲结构”则是在核心音调或特征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发展与变化,展现作曲家的才能。
3 调式与调性:
- 中国古典音乐强调调式变化,以“五声调式”为主,即宫、商、角、徵、羽,不同的调式有不同的主音,如“宫调式”以1为主音,“商调式”以2为主音等,音乐发展建立在调式变化的基础上,强调横向关系,利用音顺与主次变化来体现音高关系。
- 西方古典音乐强调“调性”变化,“调性”是“调式”的音高变化。比如同是 c 大调,c 大调上方 5 度是 g 大调,下方 5 度是 f 大调,这种转调方式是西方音乐发展的重要手段。
4 和声:
- 西方古典音乐十分注重和声,早在十七、十八世纪就对和声学进行深入研究,和声是音响科学和音乐审美体验的结合,即使是一首歌曲也有丰富的和声,比如钢琴注重横向和声的变化。西方音乐若缺乏和声,其生命力和存在价值会大打折扣。例如贝多芬《悲怆》奏鸣曲的第一乐章的引子,就体现了丰富的和声效果。
- 中国古典音乐总体上以“单声结构”为主,虽也有多音表现,但这种表现缺乏功能性,没有形成和声体系支撑,是一种自然的多声结合。像民乐中的笙、古筝等乐器,虽有多个声音同时发响,但和声仅仅是一种陪衬,没有和声的紧张力度,也不需要去解决和变化。
5 复调:
- 西方古典音乐中,复调音乐具有重要地位,是其展开的生命力和生命线,交响乐的高潮往往出现在多声部,即赋格,这是复调音乐的最高形式赋格曲赋格现了音和音之间的追赶以及各自独立的旋律同时进行,是西方音乐结构的重要特征。例如欧洲“复调”大师巴赫的巴赫,就充分展现了复调音乐的魅力。
- 中国古典音乐从总体上看是单声部,中国的音乐思维是线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