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wd—64ml涡扇发动机(3/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研制,而这也是为什么在八十年代末当时的腾飞集团流露出要研制垂直起降验证机后,业内普遍不看好的根本原因。

    然而造化弄人的是,九十年代初苏联解体了,一大堆吃不上饭的苏联航空生产研制单位被强行推向市场,然后被欧美航空巨头拎着镰刀反反复复的差点儿把俄国人的韭菜根儿给刨了。

    当时的腾飞集团适时出手,将濒临倒闭的雅科夫列夫设计局全资收购,不但获得雅克—141垂直起降战斗机的技术,连带着把配套的r—79-300型矢量涡扇加力发动机的样品和部分技术弄到手。

    本来在航空发动机

    方面就有一定积累的中国腾飞,有了这些东西就等于拥有了打开垂直起降战斗机专用动力的钥匙,于是很快便着手进行了仿制,并起了个非常腾飞系的代号d—64l涡扇发动机。

    性能指标与r—79-300型矢量涡扇加力发动机基本相同,巡航推力达到156吨,加力推力为197吨。

    然而除了两眼的推力数据外,其他方面d—64l涡扇发动机就有了拉胯了,首先是涵道比偏大,达到了081,这导致发动机直径过大,严重挤占飞机空间的同时,推力效率也并不高。

    其次就是涡轮前温度过低,只有1620开尔文,也就是1346摄氏度,这个温度别说跟欧美的先进军用发动机比了,就是跟中国腾飞d—60系列航空发动机的1600摄氏度的涡轮前温度相比也是低了一大截。

    受到涡轮前温度过低的影响,d—64l涡扇发动机的的推重比就变得特别拉胯,只有可怜的546,与fbc—1战斗轰炸机上使用的“斯贝”发动机处在一个级别上。

    换句话说,俄国人的r—79-300除了推力外,其他方面与先进发动机存在极大差距,很难适应未来的作战需求。

    可惜的是俄国人似乎并不觉得他们的r—79-300拉胯,反而听说中国腾飞仿制了他们的r—79-300发动机后,如同狗皮膏药一样贴上了,死活要收取专利费。

    本来就没觉得r—79-300有多好,再加上俄国人毫无自知之明的折腾,中国腾飞干脆放弃仿制,直接开始了自我的升级之路。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