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wd—64ml涡扇发动机(2/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期的一切努力全都得泡汤。

    正所谓大力出奇迹,想做到空重、载油量、载弹量1:1:1,发动机的性能必须要强悍,最起码推力一定要特别大,不然根本就撑不起整架飞机的基本性能。

    除此之外,垂直起降验证机上的航空发动机还必须具备优异的燃油经济性,否则一款吃油跟很水一样的油老虎的话,别说62吨的油量,就是再多上一倍作战半径也上不去。

    当然最最关键的还是单发体制的限制,毕竟垂直起降类作战飞机只有采用单发布局,若是采用双发的话,复杂程度便以指数级别飙升,很不划算。

    问题是采用单发发动机的话,除了推力和燃油经济性外,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性,这就需要航空发动机必须制造精良,经得起考验。

    所以大推重比,出色的燃油经济性以及远超普通航空发动机的安全系数便成为垂直起降类作战飞机的首选。

    而这也是此类机型最最让人抓狂的技术难点。

    不然世界各国都知道垂直起降战斗机的好处,特别是冷战时期的欧洲,面临着苏联火炮和导弹洗地的威胁,作战飞机可能根本就没有在机场跑道起飞的机会,这个时候不挑食的垂直起降战斗机的战术优势就凸显出来了。

    问题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怎么就英国和苏联,再加上一个从英国挖墙脚的美国具备研制生产垂直起降战斗机的能力,其他国家却连入门都没进去?

    不是气动布局和技术设计如何如何困难,关键还是高水平的航空发动机把99的国家阻挡在这类飞机的门槛之外。

    就比如说法国,早在60年代末就致力于开发垂直起降战斗机,为此还专门在幻影3战斗机的基础上改装了几架试验验证机,结果因为发动机不过关是状况频出,而高傲的高卢鸡又不愿意向搅屎棍约翰牛低头认购“海鹞”的技术,却又无力面对苏联综合火力洗地的后果,最后没办法干脆搞出个能在高等级公路上实施短距起降的幻影f—1来凑数。

    连航空技术功底雄厚的法国人都在这方面吃瘪,就别说其他国家了。

    按理说在技术积累还不如法国同行的中国腾飞同样不具备冲击这类高水平航空发动机的能力,甚至连这类发动机是怎多么回事儿都不清楚,谈何定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