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乡村里走出来的工业巨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0章 农民的另外一条路(1/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虽说挂靠的公章还没刻好,但既然村里已经同意了李建国的挂靠请求,接下来的收据就好开了,这几天来,林建国给各个工厂和单位开的抬头为“青羊庄村运输队”的收据,这些收据提前加盖了印有“地方公社青羊庄大队管理委员会”的公章,只是没填收款单位和收款金额,等到了时候按照实际的运费填上去就行——这么做肯定是不符合规定的,但作为一个临时凑合的措施,只要村里不计较,谁也不在乎这个。

    林建军自然也知道这件事,只是他没想到林建国竟然会让自己去开收据,顿时有些吃惊,连忙问道:“你让我开收据,老三你呢?”

    “家里过两天不是要盖房子了么,咱爸上班,我得和咱娘一起盯着点,另外我寻思着趁着现在天气还算暖和,起个蔬菜大棚,”说到这,林建国解释道:“你放心,我也不是完全撒手不管,每隔个两三天我肯定也得跟着出一趟车。”

    “哦哦……那是应该盯着点儿,”林建军连忙点头,自己差点儿把要盖房子这件事给忘记了:“蔬菜大棚是什么东西?”

    “蔬菜大棚是一种在冬天里种菜的技术,我在报纸上看的。”

    之所以打算搞冬暖式蔬菜大棚,是因为林建国发现只有搞这个玩意儿,才能够迅速帮周围的人赚到钱,也给自己积攒足够的积分。

    这些天来,他一直在思考一件事,那就是在80年代初,到底有什么产品是农民可以触碰、同时又能够让农民们合法的获得暴利的东西?

    最后的答案是冬暖式蔬菜大棚。

    这一时期,国内的蔬菜大棚技术还处于摸索阶段,只有零星个别地区才有,完全称不上产业,“大棚蔬菜之乡”的那位王书记更是要到8年后的1989年才开始摸索蔬菜大棚技术,此刻的反季节蔬菜可谓是蔬菜中的奢侈品,自己现在进入这一块,一定能够带领乡亲们大赚一笔,同时快速给自己积攒积分。

    此外,自己还有个最大的优势,那就是魂穿前的自己的家里就是种蔬菜大棚的,而且一种就是二十多年,林建国从小就在自家的大棚里帮忙,经历了从简易大棚到后来的半永久大棚的整个发展历程,对于蔬菜大棚的各种控温、保温措施可谓是门清,否则他也不敢打蔬菜大棚的主意。

    但这话听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