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她穿着一身枣红底团福字花的锦衣,梳着高高的牡丹髻,戴了套红宝石头面。暗红色的红宝石和她的衣裳十分相衬。她坐的笔挺,双手自然交叠在膝上,散发着当家太太的富贵雍容和威严气度。
杨大老爷今年就六十岁了,孙儿孙女都有了三个。这几年早就在家业上放了手。毕竟是当过家的人,柳氏的心思他还是明白的。三郎不能执掌家业,石氏也巴不得三郎继续玩乐下去。宠得比他和柳氏还过。他深深迷恋着眼前这个温婉美丽的女人。自己年纪大了,定会走在柳氏前头。是该为柳氏和三郎打算一番了。
柳姨娘挟着一筷子素炒绿豆芽,稳稳当当送进了碟子:“三郎又闯了祸,这回该请太太动家法了。真好。”
她出身贫寒,生得又美。如果不是进了杨家,还不知道被街头哪个闲汉霸占了去。她进杨家的时候,石氏当家做主二十几年。大郎君二郎君已经成人,能掌家理事。她也没那能力和本钱去插手杨家的家业。只盼着能服待大老爷终老,把杨静渊抚养成材,柳氏就心满意足了。
杨邹氏偷眼瞥去。
柳姨娘是典型的蜀中美人儿。骨骼纤细,拥有一身白瓷似的肌肤。十七岁生下杨静渊,身材半点没受影响。腰肢细细,瞧着像二十出头的年轻妇人。一双晶莹妙目会说话似的,风情无限。
石氏如沐春风地笑着:“周太太难得登门,我再忙也得抽出工夫来不是?都请坐吧。”
石氏一早和她说得明白,只要她不插手家业。给大老爷纳一个妾是纳,纳十个妾也没区别。她安安分分的过日子,石氏绝不为难。
多么敞亮的厅堂啊。足足比她院子的前厅大了三倍。如果是她住在这里就好了。她嫁妆里那座十二扇的雕花屏风也有地方摆出来了。她会穿着新织的锦衣,坐在条案旁的椅子上,听城里的太太们恭维着自己。而不是坐在下头,陪着身边这个刻薄的周太太。
周太太哼了声,刚端起茶盅,发现茶水快见了底。已经续过一次水了,她再叫续水岂不是让杨家笑话她没吃过好茶?她将茶盅搁下,脸色更加难看起来。
大姑奶奶曲膝行了礼,见大伯母像没看到自己似的,知道石氏恼她被周家当筏子。心里又添一层委屈。她也不敢坐,低着头,站到了周氏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