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默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章(1/5)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说话间,他们俩到了审讯室外,隔着单面的玻璃,看见陶然对面坐着个青年。

    他似笑非笑地看着骆闻舟,反问:“骆队,我是嫌疑人吗?”

    骆闻舟少见地没接她的玩笑话:“陶然他们重新排查了死者工作的配送点,按着他送货的工作线路走访了一圈, 最后在一家连锁咖啡厅的店面里找到了目击证人——证人说, 前些日子何忠义在送完货准备离开的时候,在店门口不远处确实和人发生过肢体冲突,店里的监控正好拍下来了那个人的车牌号。”

    “费渡。”骆闻舟突然说,“是下个礼拜吧?七年整了,你也该重新开始了。”

    费渡用塑料勺子搅着香油味的咖啡,问:“陶然呢?”

    “我不能,不过有人能,需要的话,我可以让那天晚上接触过他的所有人在两个小时之内赶过来,一人一个手包应该够她们跑腿费了。”

    “死者出事当晚,曾说过他要去一个叫‘承光公馆’的地方,里面那人当天正好就在承光公馆。”骆闻舟叹了口气,“这个人名叫张东来,是本地一个颇有名望的企业家的儿子。”

    “只是个比喻,”费渡避重就轻地一耸肩,“张东来不会杀人,就算杀了人,他也不会抛尸,就算抛尸,也不会抛到自己完全不熟悉的西区窄巷里,这是从理性角度分析。从直觉方面来看——张东来那烂泥扶不上墙的怂货,发火顶多骂街,他没胆子杀人的。”

    费渡没理他,保持着均匀的步伐,头也不回地走了。

    费渡说:“刑事案件中,有几种情况容易受到公众关注。第一,规模很大,比如恐/怖/袭击,这是新闻;第二,手段格外诡异残忍,或是连环杀手之类带有都市传说色彩的事件,这是猎奇;第三,受害人属于低风险群体,比如生活规律的学生和上班族、安分守己的中产阶级,这是代入受害人产生的群体性恐慌;第四,切中某种积怨已久的社会矛盾,比如涉及公权力、特权、道德缺失的社会精英事件,这是话题——你们这起案子,哪个边都不沾,却在一开始就受到了非同寻常的关注。”

    骆闻舟:“他还是张局的侄子。”

    “看不出来你还挺讲究,”骆闻舟眼眉也没抬,公事公办地嘲讽了一句,又说,“也就是说,你不能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