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钱,而一斗麦也要七十钱,像我们这样大批购买,价格肯定还要涨,至少要花上一万贯!而剩下的一万八千贯,要支撑到年底收账,根本不够!而且船行现在没了营收;郑家偷袭上岛的消息传出去后,港口也冷清了许多;而……”
清晨。一轮红日刚刚从海平面上跳出,海风徐徐,凉爽宜人,正是夏日一天里最舒适的时刻。
郑九曾经号称部众三千,但除去作为骨干的一千郑家子弟,剩下的都是外系的杂兵。装备、训练不要说跟衢山比,就是同郑家的子弟兵比起来也差得甚远。而且湄屿岛上现在正在组装四架刚从衢山拆散了运来的石砲,用来防卫敌军登岛,再适合不过。同时赵武还有十艘战船,七百精兵,凭这实力,肯定能给那些一门心思想接下郑家营生的白痴们一个惊喜。
赵瑜问:“是湄屿吗?”想来想去,也只有这个地方了。
“没钱?!”赵瑜累了一天,头脑昏昏,一时没反应过来。
五日后。政和三年六月二十八,没有大张旗鼓,北上的船队悄悄的驶进船坊港,阔别近月,赵瑜终于回到衢山岛。先去祠堂祭奠了父兄,再把安置疍民的工作交待,到了晚间,当赵瑜坐下来喘口气,赵琦陪在他身边,兄弟两个聊着天的时候,赵文却来了。
赵瑜问道:“疍民都安顿好了吗?”
虽然一开始,解剖尸体的工作是在赵瑜的逼迫下进行,但习惯成自然,切开过几十具尸首后,所有人都已麻木了,而飞涨的医术,更给了他们继续解剖的动力。以现在衢山的外科医疗水准,只要不是伤到要害,失血不多,一般都能救得回来。在湄屿之战中受伤的疍民不少,按这时代的标准,不少人已是没救了。但衢山的郎中,妙手回春,却救回了许多,最后仅仅只有寥寥数人伤重不治,疍民对此无不感恩戴德,赵瑜只派人稍加劝诱,皆纷纷同意加入衢山。
赵瑜正思虑间,船身一震,渐渐移动了起来。他扶着船帮,向下挥手致意。码头上,人人行礼欢送,有总管湄屿事务的赵武,有执掌湄屿防卫的陆贾,当然,还有新任湄屿副总管朱聪。
湄屿岛上的疍民有千余户,接近衢山户口的两成,他们的加入,对衢山紧缺的人力资源是极大的补充,而且,福建、广南两路,疍民户口近十万,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