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宋帝国征服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章 未雨(上)(1/4)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赵瑜道:“但岱山不过才八百户,六百人还是多了点!”

    酒宴之后,赵瑜在岱山住了两天。四月十日,他带着刚招募到的三百新兵以及四十多个不到十岁的少年转回衢山。这些少年带着美好的愿望被编入衢山义学,他们是衢山军未来的基层指挥官,但现在却只是人质——为了把岱山岛彻底绑上衢山战车的人质——不过这点赵瑜是绝对不会明说的。

    这么多张嘴,光靠衢山岛上总计不到五千亩的水田旱田,根本养不活。向外地购买,肯定会受制于人,所以赵瑜的盘算就是把近在咫尺的岱山变成衢山军的粮食基地,以保证粮产能在自家的控制之下。

    去岁入冬以来,雨水比往年偏少,但靠着赵瑜一力主持修建的三个小水库为主体的灌溉渠道,却使得岛上万余亩(注1)的良田免受干旱之苦。而且去年朝中重行方田法,县中派来进行丈量田地的官吏却是赵瑜的人。在赵瑜的掩饰下,官中的田籍簿上,岱山岛的田地只有一千五百亩,恰恰是实际数量的十分之一。受此恩惠,原本对赵家已经有些离心的岱山岛民又重新聚拢到赵瑜的麾下。毕竟,若没有赵瑜和衢山在前面挡风挡雨,他们现在十亩田只需交一亩赋的好日子可就过不下去了。

    岱山岛。

    村长满不在乎:“一家四五口人,少了一个没啥大碍!”

    赵瑜漫步在田间地头。半黄的麦穗几近腰间,用手掐了掐麦穗,一点浆汁便挤了出来。向东望去一畦畦的麦田一直延伸到远处的高坡上,微风徐来,麦浪重重。再有十天,这片小麦便能成熟收割了。等到端午过后,翻过地的麦田又可以放水插秧,种上占城晚稻。稻麦轮种,一年二收,只要肥料跟得上,平均每亩田都能打上四石的粮食。这产量,已经不下于苏、湖、杭、秀等鱼米之乡,上等良田的出产。

    “传言嘛?”赵瑜收起脸上的怒色,摇头叹道:“想不到传得这么快。不瞒诸位父老,这事却是真的。现在我良乡船行生意遍及南北,海内海外也都有往来,人手的确捉襟见肘。算一算,至少缺六百人。”

    政和三年四月初八,己丑。

    “那感情好!”“我家小子平常总是追鸡撵狗,不上正道,能识几个字,学点礼法当然最好……”几个村长又是一阵嘈杂,却是喜出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