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乱了一阵后,一个村长又问道:“那招工的事呢?”
“……那大当家觉得招多少人合适?”
注2:宋时,良家未婚女子通称为小娘子。而小姐则是贱籍女子的称谓。
但他们今日如此恭敬,其实还有另外一桩心思。这两年,良乡船行的名头日渐响亮,岱山岛民站在岸边,能看到来来往往的船只,许多都挂着船行的旗号。原本投了浪港军的岱山子弟,现在也大半在船行中当水手。每当他们回到岱山的时候,皆是大包小包的带着从外地购来的礼物。从他们口里,岱山人都知道了,赵大当家待人宽和,良乡船行薪水丰厚,秀州杭州的市面有多么繁华,青楼里的小姐(注2)有多么可人。
得到赵瑜的鼓励,几位村长精神一振,忙道:“听说近日良乡船行要新招一批人手,不知有无此事?”
赵瑜忙把他们扶起,举杯团团敬酒,众人回应,皆大欢喜。
几个村长互相对视,点了点头,“三百就三百!”
赵瑜想得这么周到,村长们如何不愿,起身而拜:“多谢大当家看顾!”
一夜的航行,次日清晨,赵瑜的座舰从衢山船坊所在的东港悄然登陆。
这些传言,早把岛上年轻人的心思都撩拨得痒痒的,就连些老成持重的,也免不了动心,一年三十贯的薪资,食宿全包,春冬换季还发衣物,比起禁军也丝毫不差,总比日夜在土里刨食要强上百倍。只是良乡船行向不对外招人,让他们欲入无门,总找不到进船行的机会,就算托那些在船行里当水手的自家兄弟提携一下,也得不到任何回应。
注1:宋时亩小,一亩才合580多平米。万亩田地也还不到六平方公里。
众人道:“正是我们岱山。虽然岛上户口不多,但五六百个精壮汉子还是出得了的。”
赵瑜略作沉吟,一口道:“最多三百。”
在岱山岛上走马观花的绕了一圈,中午时分,赵瑜在村中被热情款待。村中的祠堂内外摆了十几桌,赵瑜和村长们在内饮宴,他带来的一队亲兵则在堂外喝酒。只有几个贴身亲随,坐在堂内下桌,不饮酒,不吃菜,啃着自带的干粮,警惕的注视着堂内堂外。
不过,最近有传言,赵瑜此次来岱山,不仅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