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钟。它会不会成功呢?怀疑、无把握的巨大担忧充满了心胸。
为什么人不能达到根本,达到真实,为什么他无论如何都要迷失道路,就像那个“遵循着夜铃的误响”的乡村医生那样呢?卡夫卡从其本质出发不愿对上升天堂做出任何许诺和指导。他钦佩一切能做到这一点的人——而他自己处于摇摆之中。但是倘若他不曾感受到那绝对概念是自身中一种不可言状的东西(arrheton),那么这种摇摆就会是空洞无物的。在他的无把握中人们感觉得到一种遥远的把握,通过这种把握使无把握得以出现和保持。我已经说过,这一积极特征由于他个人总是让人感到安详和开朗,他的本质的温柔、思虑、从不慌慌张张,它也许便在他的文字中表现得不那么突出(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感到这一特征是被压抑着的原因)。但只要仔细阅读卡夫卡的作品,就会透过昏暗的外壳看到其亮光闪闪的或说得确切些放射着柔光的核心。在作者叙述的表面上漂着内心矛盾和绝望;但是他那叙述时的从容不迫和条分缕析,他那沉湎于细节,也就是沉湎于现实生活和忠于自然的描述中的“填密主义”,他那在简洁的、经常通过短路构成的句子结构中和如此众多的风格转换中表现出来的幽默(那些债务人“变得善于挥霍了,他们在一家饭店花园中举行盛宴,而其他人则在逃往美国的途中在这宴会上稍事逗留。”)——所有这一切仅仅通过形式已经指出了卡夫卡心中的“不可摧毁之物”和他所认识到的人类的普遍本质,一旦卡夫卡自己朗诵,这种幽默便显得特别清楚。比如,当他给我们朗诵《诉讼》的第一章时,我们这几个朋友着实开怀笑了个够。而他自己笑得那么厉害,以致有时候一时读不下去了。如果联想到这一章可怕的严肃性,会感到十分惊讶。但事实便是如此。当然,这并不是一种完全愉快舒适的笑。但里面含有愉快的笑的成分——当然这一个成分是与一百个阴森可怕的成分混合在一起的,这一点我并不想予以缩小。我只不过想同时指出人们在观察卡夫卡时易于忽略的一点:对世界和生活的乐趣这一素质。
他引以自责的是,他对生活的信仰动摇着,他身心中的生活不够强大。而他赞赏一切坚实地、活动着立于生活之中的人。所以他爱乡间朴素的生活,这一点在青年时期致奥斯卡·波拉克的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