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每天饮酒赏乐,我成了千古一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89章 帝国财政:从租庸调到两税法(2/4)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存钱不但不付管理费用,还能定期得到额外的钱。”

    “钱行一事以后再说,有解决办法,现在从钱行贷钱出来显然不现实,缺的五百万贯,朕会想办法,在年底的时候拿到。户部要通知边关,抚恤金肯定会发,俸禄也肯定会发,不要因此影响了士气。”

    “是,臣都会与每一位节度使说清楚。”

    李倓话题突然一转:“剑南道的税,你看了吗?”

    “臣都看了。”

    “有什么看法?”

    “府兵已经崩坏,民间田地买卖之势无法逆转,圣人今年年初颁布了新的税政条例,规定凡是一百亩以上的,缴纳五成税。这其实与过去的租庸调完全不一样,这更偏向于按照田亩来税收。”

    没错,这就是两税法的雏形,只不过比较粗糙,只是一个条例。

    在大唐,所谓的律,就是制定好的明文规定。

    而例,就是颁布的新的规矩。

    它还不具备律的正式,律都是要写进国家的重要文献。

    但例,尚未正式写入。

    因为这方面例随时作废,或者调整。

    要知道,作废一条律法,本身就是一件行政成本非常巨大的事。

    要从京师开始通知各道、各州、各县,还要普及到乡野。

    朝廷各个层级官府文牒都要更新。

    例就不用如此繁琐了。

    所以今年年初颁布的新税政,只是例。

    洛阳的商社管理,也只是条例。

    “三郎,李太白求见。”

    这时,殿外传来张旸的声音。

    “他有何事?”李倓问道。

    “说是引荐一位栋梁之材。”

    “哦?”李倓脸上露出了笑容。

    李白写诗的文采,那绝对没几个人比得过,但他还会识别人才?

    这可真是新鲜事。

    “人在何处?”

    “与李太白一起在殿外恭候。”

    “让他们进来吧。”

    “是。”

    一边的刘晏心里想着,圣人对李白还真是特别照顾。

    一般的官员,根本不可能不宣入宫,只有李白是个特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