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以,李隆基和李世民最大的区别在于,李世民从来不高估自己。
不高估自己,就会对局面保持很谨慎地安排。
“王公真的认为安禄山会反吗?”
“安禄山必反,他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了。”王忠嗣肯定地说道,“他得罪了太子,太子将来要继承大统,他与未来的圣人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谁说王忠嗣政治差的?
人家只是不屑于去玩弄权术,不屑于去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做恶心的事。
整个大唐的政治死局就在这里。
李隆基想用胡人做边帅,担心汉人边帅会联合官员与世家参与到太子的斗争中来。
可是胡人边帅,想要往上爬,就必须得罪太子,讨好李隆基。
得罪了太子,必然会给自己找后路。
李隆基又老了,随时可能入土。
后路就只有一条:造反!
可以说,这是政治撕扯下的必然结果。
“安禄山狼子野心,营州到幽州之兵,十有四五乃是外族。”李倓说道,“河北、河南之地,承平已久,若是安禄山的人真的南下,情况会很不妙。”
“郎君放心,就算安禄山一时间占了优势,只要扼守住黄淮战线,使两京稳固,安禄山深入进来,坚持不了多久。”
李倓只是呵呵干笑了两声。
如果李隆基也踏马的是这么想,哪里还需要打八年?
大唐的精锐又怎么会都埋葬在这场内乱中?
安史之乱的规模之大,几乎把这个时代东方大陆所有的军事势力全部牵扯了进来。
第一经济、文化、军事强国,被打废了,连河西都丢了,西域更不说。
此后华夏进入全面防夷时代。
“我们现在能上战场的有多少兵?”
“加上郎君从长安带来的五千禁卫军,一共一万。”
“都能上阵杀敌?”
“都可以,至少在我这里调教后,都可以。”
“若是今年安禄山就反,可否能上阵?”
王忠嗣倒是吃了一惊。
今年安禄山就反?
没那么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