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人,姚贾在被李斯接替廷尉之后,便去担任典客,负责秦国的外交事务了,而公孙白则是担任着典客的三属官之一的行人,而子游这个儒家系的首领身为王师地位等同三公,可以插手过问秦国大小政务,相当于是丞相,如今看来儒家在秦国朝堂的势力已经说是第一也不为过。
如果不是有着吕不韦担任着丞相,靠着六国士人以及半残的赵系楚系来制衡,现在的秦国已经是儒家的一言堂了,所以这样下去很危险,如果真的被搞成了一言堂,先不说决策的事情,哪怕是招收人才都会变得困难重重,百家中的人才也会因为顾忌儒家的势力,从而选择其他的国家。
嬴政看着自己的智囊团,其中三个都是儒家的人,军方还好,儒家不精兵事,他们无法插手,也幸好子游公私分明,将自己和儒家分开了,否则现在的九卿中就不是只有三个人是儒家弟子了。
“幸好大王看到了这封奏章,否则将会铸成大错。”子游说道。
“可能是祖宗保佑吧,寡人早上醒来批阅奏折的时候随手拿了一个,恰好是这个,否则也发现不了。”嬴政说道。
“秦国不断对外扩张,需要大量的士人入住,秦国尚武,文风稍弱,无法支撑起来如此规模的用人,只能依靠向六国取士,这是秦国长期的弊端,而山东六国中,士人儒家弟子占据大多数,这是无法改变的格局。”李斯说道。
当初六国的士人主要是百家和权贵大族,其中百家是主力和大族占据大多数,权贵稍逊,而百家和大族中儒家弟子又是大多数,这是一个无解的命题,之前因为儒家对秦国的偏见,加上秦国和儒家之间的矛盾,让儒家弟子不愿意入秦,后来荀子在一些文章中夸奖了秦国的政策,这才改变了一些,秦国和儒家的矛盾稍微缓和了一些,一些儒家弟子也入秦了,孟贡和姚贾也是因此入秦的。
历史上扶苏的老师被选为淳于越也是为了缓和秦和儒家的矛盾,因为治理天下需要太多的人才和官吏,这些人才和官吏无论是平民还是权贵大族都是儒家弟子居多,所以始皇帝才会让扶苏偏儒家,为的就是打开这个局面,但是没想到的是选择错人,让淳于越给扶苏教的只会当一个忠臣,而忘记了如何当一个帝王了。
这个命题本身就是无解的,只有一个办法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