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行军很枯燥,朱鼎顺并不会在甘肃镇停留,下令前后五万人全军加速。
因为南北两路前锋已经把活做完了,秋季若没有进入欧罗巴腹地、靠近哈布斯堡王朝,粮草补给就能把大军逼退。
至于行军的景色,有诗为证,白草原头闻雁声,黄沙碛里马蹄轻。
与印象中不同,17世纪的西域虽然也是无边沙海,但大多数地方点缀着一丛丛沙柳,给原本沉寂大地注入了生命的活力。
而且每隔半天就能看到一个绿洲,虽不是绿树成荫,但置身黄沙中,更加能显现生命之力,树干倒映在湖面,叙述丝绸之路的千年故事。
大明朝的西边疆域,成祖时期在吐鲁番有一个哈密卫驻守,后来又撤了回来,被叶尔羌汗国归治,但他们也不敢继续靠近,且土地贫瘠无法大规模放牧,逐渐让吐鲁番成为双方势力的真空地带,形成一个独特的小部落,靠收取不多的商号过路费存续。
朱鼎顺两年前让陕西派出三千人,把此处归治,与瓦剌和叶尔羌汗国接壤,大战没有,千人左右的战事频繁发生,渐渐把叶尔羌打远了。
叶尔羌汗国,或者说东察哈台汗国,有很多称呼,他们自己称呼蒙兀儿斯坦、大明朝称呼别失八里或亦力把里。是蒙古都格拉特部(朵豁拉惕或秃忽剌)拥戴察合台汗后代所建的势力范围。
他们自己称呼自己为国,其实完全不够成一个国家形态,周边没有一个势力承认,夹缝中流浪的单一部落。
前期还占据整个西域,巅峰时期连哈萨克境内的巴尔喀什湖都是他们的领地,百年前被南下的瓦剌人赶出天山北面,但瓦剌也无力再与他们争夺塔里木盆地。
叶尔羌从来没有明确的边界范围,没有固定的都城,直到去年迭罕和黑承云带万人西征,彻底与固始汗会师,攻陷叶尔羌大部所在的莎车,算是结束了西域天山南部的混乱。
二十天的行军,中军在哈密追上前锋满桂,沿着火焰山继续向西,两天后来到吐鲁番。
朱鼎顺需要在这里停留几日,原先在轮台等候的瓦剌头领已经翻山过来迎接他。
根据西边的情况,从这里得分兵前进。
意外并不是来自叶尔羌和瓦剌,而是哈萨克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