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一听袁枢回京就明白了,时间太短,武王没有给他浑水摸鱼的机会。
就坡下驴吧,否则容易引火烧身。
袁枢拜见信王的过程非常正式,兴福皇帝被抬到公房,内阁六部所有大佬都在现场。
“微臣威远将军府赞画袁枢,拜见陛下。稷武王请奏,皇太弟薨,举国同哀,为大明江山社稷,请陛下遵大行皇帝遗诏,立信王长子朱慈烺为皇太弟。沁王应立刻就藩辽东,孝仁皇太后应到辽东照顾幼子成长。”
“袁大人辛苦,皇爷安好?”
“回陛下,稷武王安好,罗刹攻略漠北颇紧,威远大将军调集全部军力,为大明灭此外患,前锋已出,稷武王大概一月后远征。”
“善,皇爷请奏,一切由皇叔定夺。”
八岁的兴福皇帝完成他程序性的发言,众人目光落在朱由检身上。
曹化淳把袁枢手中的奏折交到信王手中,朱由检只看了一眼,就令曹化淳传给众人。
等所有人看完,信王直接了当下令,“袁卿辛苦,锦衣卫和京营各抽调一千人,即刻护送沁王和孝仁太后就藩。遵大行皇帝遗诏,正旦大朝会立朱慈烺为储君皇太弟。”
公房顿时整齐回答,“臣等遵令,殿下英明,吾皇圣明。”
整个过程就这么结束了,大明朝的官员就是‘淘气’,能吵的时候绝不退后,不能吵时候绝对干脆。
武王一封奏折斩断一堆乱麻,但乱麻的两头更加混乱了。
每个人都有很多事需要商量,谁也不确定该先去找谁。
内阁想与袁枢谈谈,而他想回王府,张之音又想去国公府。
鼎三那边也很乱,他应该去找英国公商议,但张嫣一走,把慈宁宫的母子给‘显露’出来了,他必须与孝贤皇太后谈谈。
至于支持朱慈煌的勋贵,因为张之极重伤,反而放下一切都在国公府。
半个时辰后,孝仁皇太后出宫,朱由检这才知晓,沁王已经走了,按下回府庆祝的心思,训斥曹化淳是个摆设。
总之,京城没有乱,人心全乱了。
张嫣出宫后没有马上离开京城,而是去看望张之极。
短时间内,国公府全是大佬,府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