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东厂锦衣皆须改,咨政元老将出台(1/2)
而内阁那仨狗东西除了刘健可都比自己小,熬不熬的过他们还是两说呢。
连赢了都得按照丧事来处,那干脆卸甲别干了呗。
而且在张小公爷的规划中,这两部门的负责人亦是在达到一定年龄后可进入元老院的!
卧槽尼玛!那必须小心翼翼,又得好好卖死力气啊!
不给吧,那些老家伙不明白的话估计很多国策得变得偏颇。
《夫战争述》中,张小公爷首先陈述的就是战争与国政、国策和国利之间的关系。
文官们因为这个思想对自己有利,而不断的将其广传之。
帝国皇家特别调查局那就相对简单了,基本就是现在锦衣卫的职能。
有了这二人如此表态,弘治皇帝现在这才觉着两个部门的改制可行。
内阁有弹劾权但没有任免权,唯一的任免权只有皇帝有。
一方面是要从新建国防军中遴选,必须要上过前线、立过战功确认是对国朝、对皇家绝对忠诚方可担当。
对于东缉事厂、锦衣卫这俩部门,还有后来的西厂其实张小公爷已经是蛋疼很久了。
华夏千年以来多数只研究于战略、战役、战斗,却没有人去研究过战争的本身。
可给他们看完了,弘治皇帝又觉着这相当于白白的给他们授予计然之策的核心!大亏啊!
涉及盗匪者报备大理寺、司律部,便可将其传唤、缉拿、审讯。
而他们负责的是全面的情报收集,双方的情报还可以互相印证一番。
新设的两个部其职权清晰后,反而安全了许多。
萧敬虽然现在是负责人,但毕竟他也负责东厂啊。
如若查实者则将由司律部核实起诉,大理寺审理判决。
并将这些情报传回帝国,而他们只对皇帝陛下、内阁负责。
而张小公爷却不一样,他可是经历过后是各种熏陶的。
弘治皇帝目瞪口呆的看着牟斌这家伙,几乎是咬牙切齿的说出这番话啊!
不得不说这虽然拆分了两个部门的权限细分了,但实际上职能也清晰了。
仪卫,只是负责仪仗、维持上朝秩序的专门队伍。
老戴义这可谓是劳苦功高啊,进显忠祠那是妥妥没有任何问题的。
顶多再那么些年也就到了差不多可以进元老院的级别了,然而老戴义没看错。
那哇哇哭的跟月子里的娃似的,对于弘治皇帝让自己筹备东厂、锦衣卫改革事宜毫不犹豫的应承了下来。
踌躇了半晌,弘治皇帝还是让萧敬把张小公爷找来了。
张小公爷眨巴着那双无辜的眼睛,很确定的用眼神告诉弘治皇帝:就是有这样的操作!
“这多简单啊!”
但没有起诉及审判权,无论任何一级皆不可严刑逼供……
战争的目的决定了战略目标和计划、战役的执行,及每一场相关的战斗……
涉及二品则是只需要报备帝国皇帝陛下,获得陛下首肯后方可传唤审讯。
这个新机构的名字,则是叫“帝国皇家特别调查局”!
张小公爷眨巴着那双漂亮的丹凤桃花,笑眯眯的道:“分其为上中下三部,为尚书者可学上部。”
“臣即便是肝脑涂地,亦必为陛下将此事办成!!”
战争是什么?!要明白这点非常的重要。
只有对战争有着清晰而透彻的认知,才会明白战争意味着什么。
锦衣卫和东厂一定程度上是陷于内耗的,职能方面很多时候又重叠着实麻烦。
而现在弘治皇帝决定更进一步,到时候老戴义也第一批先进那元老院中负责。
“锦衣卫,宫内可分‘仪卫’、‘皇家禁卫’,及‘帝国皇家特勤情报局’……”
东缉事厂则是同样也需要细化和拆分,首先就是皇宫内的职能拆为“皇家近卫”。
东厂完了权限太大又出个西厂,西厂完犊子了还曾经有个内厂……
这甚至一定程度上比战争本身,更为重要。
他很清楚的知道一点:你不用,别人就用在你头上了。
“入阁则是能学上中二部,唯有入元老院才能学尽上中下三部。”
又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毕竟这玩意儿是张小公爷鼓捣出来的,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这些东西的价值。
亦便是在这场涉及皇家最为重要的两个内部门进行改制的时候,帝国皇家御前咨政元老院已经缓缓成型。
进元老院,那可是连文官都扛不住的诱惑何况锦衣卫、东厂乎?!
这也会让文官系统的反弹,减轻许多。
职能细分、互不隶属、各自统御、统一负责,这就是张小公爷提出的新方案。
但同时原本隶属于锦衣卫在内部负责监视、缉查的相关人员,亦都全数转交于新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