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东厂锦衣皆须改,咨政元老将出台(2/2)
完成了这个阐述,才接着阐述战争的目的。
他们与汪直负责的“帝国皇家最高军事谍报司”形成互补,军事谍报司负责的是军事情报收集。
“国虽大,好战必亡”没错,但别忘了下一句“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所以他也需要一定程度上的避嫌,再说老萧现在好歹还得继续混下去呢。
先说“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牟斌这家伙居然在听说将来能进元老院后,二话不说直接一脑袋磕地上。
对于戴义的判断弘治皇帝并没有否定,沉吟了会儿决定让牟斌来看看。
一切边境上帝国的敌人、潜在的敌人,他们都会负责渗透、情报收集、分析。
弘治皇帝沉吟了好一会儿,便先把老戴义给找来了。
而原属外部的情报机构,在敌境、负责刺探的部分全数切割给“帝国皇家特勤情报局”。
自然也是极为着急的,琢磨着赶紧这元老院置办起来自己好有个归宿。
但特么搞个锦衣卫出来,结果权限太大又为了限制锦衣卫搞个东厂出来。
帝国皇家特勤情报局那就简单了,首先就是整合锦衣卫及东厂原本在九边及九边之外的力量。
皇家禁卫则是负责皇宫内的安全,按照张小公爷的意思目前的皇家禁卫将会逐步的替换。
这清流现在早已风吹雨打去,自己总得找个下家不是……
而且这两个部门的负责人看似风光,但很多时候下场可都好不到哪儿去。
另一方面则是有一定限制,年龄、婚配、身家筛查……等等。
“陛下这次即便是不召小子,小子亦想来与陛下聊聊……”
若不服司律部、大理寺之判决,可申诉至内阁重新审理。
老戴义匆匆赶来,听得弘治皇帝居然准备让自己进筹备中的元老院顿时感激的脑袋磕在地上。
可以说弘治皇帝等人,是第一次从张小公爷的著作里了解到这种思维方向。
不像是戴义这样半退休的状态,该怼谁都不含糊的那种。
收集证据后直接提交司律部,向大理寺提起诉讼由大理寺依证据、《大明律》审判。
可张小公爷这最后的一击,直接就是致命绝杀啊!
那股重道轻器的思想,然后延伸至重文轻武。
戴义在看完了张小公爷谏于弘治皇帝的卷宗,沉吟了会儿认为牟斌绝对会支持此事。
这也是他们在位的时候极为疯狂的原因之一,若是能够给一个元老院的名额……
这都还不够,还要说“战胜,以丧礼处之”。
论里子,元老院的元老们年俸一千两啊!
这可是一个巨大的萝卜啊,萧敬初时还担心此事在锦衣卫、东厂会引起反弹。
主要是马文升这老家伙都七十五了啊,实在是熬不动几年了。
甚至现在上朝很多时候都是得人搀扶着,才能勉强收拾完。
同时各自都有了制衡、有了明晰的角度,同时六部、内阁都有了知情权、弹劾权。
弘治皇帝倒是看的爱不释手看懂了,可这要不要给国朝重臣们看弘治皇帝却非常犹豫。
弘治皇帝听得这话不由得眼珠子瞪的大大的,卧槽!还能有这样的操作?!
洪武皇帝不放心文臣武将这个事情,他能理解。
五品及以上、二品以下官员,则需报备内阁、皇帝陛下再行传唤审讯。不必报备大理寺。
官员方面五品以下官员,调查局有权传唤、审讯,需报备大理寺、内阁及皇帝陛下。
这部《夫战争述》还好,那部《献给皇帝陛下之计然谏》才是最麻烦的事儿啊!
论面子,还有比这“元老院”更好的地儿么?!
战争是国政的延续,国政是不流血的战争。
牟斌现在年纪倒是不大,但也五十奔六的人了啊!
弘治皇帝听着张小公爷一点点的陈述,不由得入神了。
将他们专门组成成为只负责对外一切情报收集、分析的专门机构,他们将全面负责对外的情报分析。
刘大夏这老家伙也六十有五了,他现在还没入内阁呢!
他们只是负责这一块儿,其他的不需负责、不留宿宫内。
反正张小公爷是觉着这事儿搞的很扯犊子,就不能各自划分一下、各自限制互相制衡一番么?!
只是进行了重新的调整,口号是“上查国蠹奸佞,下缉不法盗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