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国的崛起(出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章释迦牟尼的生平(2/4)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正当他沉浸在这种情绪中时,他遇到了一位四处流浪的苦行僧。那时,印度有很多的苦行僧,他们在严格的戒律下生活,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沉思和探究宗教的真谛上。他们似乎在寻求着人生更深刻的意义。释迦牟尼便产生了也要像他们一样生活的强烈愿望。

    据传记讲,正当他在思考这个计划的时候,传来了他妻子生了头生子的消息。释迦牟尼说,“这又是一个待解的结”。

    他的族人们为了庆祝这个“新结”的隆重,为他举行了喜宴和歌舞表演,他在一片欢悦祝福声中回到了家里。然而,半夜,他突然被某种巨大的精神痛苦惊醒,就“好像一个被告知他的房子着火了的人一样”。他下定决心立即抛弃这种幸福却毫无目的的生活。他轻轻走进妻子的房间,借着油灯微弱的灯光,看见妻子怀里抱着刚出生的孩子,睡得正香,四周围满了鲜花。他非常想在离开之前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抱一下儿子,但他又怕惊醒妻子,只得放弃这个念头,转身离开了自己的骨肉,走到了出去,在印度皎洁的月光下,他骑着马悄然离去了。

    当夜,他走了很远的路,黎明时分,他已经离开了自己家族的土地。他在一条河的沙滩上下了马,用剑斩断自己的长发,除去身上的一切饰物,把它们连同剑一起放在马鞍上,遣马回家。在路上,他又和一个衣衫褴褛的人交换了衣服。这样他就摆脱了世俗的一切羁绊,可以自由地去追求人生的智慧了。他向南前进,来到了文迪亚山的一个隐士和高人居住的山口上。在这个狭窄的山洞中,生活着几位贤者,他们靠进城乞讨点衣食维持生活,如果有人来访,就口授一点知识。释迦牟尼在此之前就已经精通当时所有的形而上学,对于理解力非常敏锐的他来说,这些人能给他的答复并不让他满意。

    印度人深信能力和知识可以从诸如绝食、不眠和自我折磨等极端苦行中获得。释迦牟尼也想试试这种办法。于是,他和另外五个门徒相偕来到丛林深处,开始禁食和苦行。他的盛名“就像苍穹中巨大的钟声”一样传播远近。但是,他并没有觉得领悟到了真理。有一天,他一个人缓慢地徘徊着,尽管身体虚弱,仍然冥思苦想,突然失去知觉晕倒在地。当他醒来时,他猛然醒悟到用这种近乎迷信的方法去获取真理实在是愚不可及。

    他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