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国的崛起(出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章释迦牟尼的生平(1/4)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现在,我们不得不回溯到三个世纪之前,来讲述一位使几乎全亚洲人的宗教思想和感情发生根本变革的伟大导师的故事。这位导师就是释迦牟尼。他在印度贝拿勒斯传教之时,以赛亚正在向巴比伦的犹太人发表预言,以弗所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正在探求万物的本原。这些人都生活在同一时代,即公元前6世纪,但他们彼此并不知道。

    公元前6世纪确实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时代。那时,在全世界的各个角落——包括下文我们将要提到的——人类精神都表现出了一种全新的勇敢开拓精神。他们摆脱了帝王、祭司、牺牲等传统的束缚,对于精神领域提出了最深入的问题。大约就是从这时起,人类结束了长达2万年的孩提时代,步入青年时代。

    至今,人类仍然不清楚印度的最初历史。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一个说雅利安语的部落经过一次,也可能是多次努力后,从西北方侵入了印度,把自己的语言和习俗传播到了北印度的大部分地区。这就是雅利安语言的变体——梵语。在占据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后,他们发现那里居住着一个暗白肤色的民族,这一民族拥有着更为精致复杂的文明,但意志力却很薄弱。然而,与希腊民族或波斯民族不同,他们似乎不随意与当地居民通婚或交往。当历史学家大致可以辨别印度的过去的时候,这个民族始终远离别的民族独处。此时,印度社会已经分成许多阶层了,每个阶层又分成若干个等级。不同的阶层等级间不能共同进餐,不能互相通婚,也不能自由交往。这种社会等级制度,后来演化成种姓制度,贯穿了印度的整个历史,使得印度民族形成了一个与能够简单、自由与别族通婚的欧洲人或蒙古人完全不同的社会,可以说它是诸多社会中一个独特的社会系统。

    释迦牟尼是统治喜马拉雅山麓一个小王国的王子,19岁时他就和美丽的表妹结婚了。他经常徜徉在公园、树丛和水渠密布的稻田组成的阳光世界里打猎、嬉戏,可是在这样的生活中,他的心头忽然袭来一种极大的不满,这是他那健全优秀的头脑无所事事所带来的烦恼。他感觉到自己所过得生活不是真正的生活,而是一个假期,一个漫漫无期的假期。

    对人生的生、老、病、死的感悟,对各种快乐的不安、不满足的感情,占据了释迦牟尼的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