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回到1969秋季,毛姚乡公社送来两名下乡知青,到朱岭村大队,两名知青是父女,父亲叫孔爱国,39岁,女儿叫孔胜男,13岁。
父女俩是从京都过来插队的,当时整个县里的下乡知青,基本上都是本县或是本市的知青就地下乡,但从外市或是外省来的几呼都没有。
为何这父女俩会按排到如此偏远的地方插队,其实父女俩本是不需要下乡插队的,因为孔爱国是被打右派,有小人故意整他,才被派到这么偏远的农村。
但孔胜男从小与父亲相依为命,三个哥哥因为一些事情与父亲很早闹翻,一直到哥哥们下乡插队,都没有缓和关系。
孔胜男并主动报名,要求与父亲一起插队,13岁的孔胜男天真浪漫,哪里知道下乡插队的艰辛,由于孔爱国的成份不好,来到朱岭村大队后吃尽苦头,大队书记的弟弟朱福来又对孔胜男动了心思。
13岁的孔胜男亭亭玉立,又是从京都来的大小姐娇俏可人,有知识有文化,正好与他年纪相仿,动了心思的朱福来就鼓动哥哥朱福贵去向孔爱国提亲,孔爱国又怎可能把宝贝女儿嫁给一个乡下人。
自己现在虽然苦一些,但要用自己的宝贝女儿来换往后的安逸,那不是他孔爱国做的事,孔爱国这辈子经历过的事,是朱福贵兄弟想像不到的,虽然现在落魄,但身上的傲骨从未变过。
朱福贵利诱不成,就开始威逼,从此父女俩就苦不堪言,冬天将二人安排到牛棚里居住,在一次大雪时,孔爱国居住的牛棚被大雪压倒,埋到雪里几个小时差点送命。
后来是古典组织家里的叔父兄弟,将他从废虚里扒出来的,后来居孔爱国所说,在他们居住进来时,就将自己和胜男的牛棚修善过,自己不但是木匠,还是大师级的,如果一个牛棚都修不好,那且不是大笑话,应该是有人故意使坏。
牛棚的事让孔爱国身体受伤,又加上朱福贵兄弟二人的长期算计,孔爱国的身体每况愈下,在这中间,古典明里暗里帮了父女俩不少,朱家兄弟也不敢多说什么,因为家里有兄弟七个,大伯又是村里的会计,古姓族人本就抱团,一来二去,孔爱国就对古典起了爱才之心。
忠厚老实,天质聪慧,对木匠极有天份,孔爱国就有了收传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