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式刺突爆雷,这是日军装备谱里对这款奇葩装备的正式定名。
不过嘛,因为这玩意儿实在是长得太过于有标志性特征,过于像居家清洁扫厕所常用的某器具,所以通常来说一般叫称其“马桶橛子”比较合适,或者叫“拔粪宝”也行。
另外这东西虽然是日本人自创发明的,但其追根溯源的技术来源,就和很多日本国产装备一样,是来源于跟他们一丘之貉的呐粹盟友。
别误会,德国佬还没疯批到用此等马桶橛子武装士兵的程度。
在德国人手中的原型武器其实是hhl磁性反坦克手雷,长相外观就和马桶橛子前面的拔粪头基本一致,只不过没有日本人给后面接出来的那一截杆子而已。
德国人对这东西的用法是利用磁性,将此种重型反坦克手雷吸附到坦克外装甲上,而后手动拉动导火索延时起爆。
通常来说只要使用得当外加战场条件相对适宜,使用此种贴脸近战反坦克武器的德军士兵,是有机会在手动拉响导火索之后徒步撤至安全距离的。
最多也不过就是危险系数很高而已,但退一步讲,二战这年头的步兵反坦克武器就没有危险系数不高的。
下至反坦克步枪、上至反坦克炮,甚至是铁拳和坦克杀手这样使用最新技术的步兵反坦克武器,无一例外都是敌方各种直射轻重火力重点关照的对象。
所以不见得操纵反坦克炮的炮组,就比使用此等磁性反坦克手雷的步兵生存几率要高。
但日本人就不一样了,跟德国人这思路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在日本陆军马鹿的眼中,你德佬这磁性反坦克手雷造起来又麻烦成本又高,那磁性吸附加工完全就是多余的。
我简化一下生产流程,把磁性吸附直接拿掉,保留反坦克手雷的原本设计功用。
然后再给后面续一段木棍,让士兵直接拿着上去捅坦克。
既方便了战时生产,还不用冲到坦克脸上安装手雷再手动拉导火索,大大增加了对敌攻击的成功率,这岂不是更好?
唯一的问题,在于马桶橛子的前端战斗部爆炸杀伤半径有5米,而供马鹿大头兵手持的木棒长度仅有2米。
为了确保能击穿坦克装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