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到时候收粮食就行,让士卒安心跟着王保打仗,培养职业士卒。士卒操心田地必然影响军心。
王保明白陈生的想法,可咱们是要造反,不是治国。陈生的想法虽然好,士卒依靠饷银的话,难免会出现一种情况——对面给钱比王保还多。王保拼家底还真比不过。
王保缓了缓,说:“我明白先生的意思,奖励士卒奖励耕织,这是法家的学说。大秦也是靠着法家完成天下一统。但咱们跟大秦有个不同的地方,咱们是造反啊。士卒家里不在咱们手里,咱们出去打仗也不安心。分给士卒田地是其次的,最重要的是让士卒把家迁到丰裕县来。这样士卒跟咱们只能一条线,为了家人不敢轻易叛变投靠敌军。”
陈生想了想,同意王保的话,分士卒给田地。
解决完田地,剩下最大的问题就是补充兵员,这也是麻烦事情,说起来还得怪朝廷。
朝廷原先征募士卒只要良家子弟,家里有田地的,可以养活全家的那种。良家子弟自小接受训练,等到成年以后被朝廷征调,成为边关战兵或者是州郡守兵。过了服役年限,愿意留在军中的,经过确认会成为边关精锐。长期驻扎在边关;不愿意留军的,回家便是。
原本这套体系没什么大问题,边关只要不是长期打仗,正常情况下运转个两三百年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朝廷官员与乡村里头的地主往往不是一条心。若是战事不利,或者是大战将近,朝廷必然征发更多的士卒,这些士卒不幸战死沙场,朝廷给的补偿也就几两银子,还不够三口之家两年花费。
可家里的男丁是确确实实死了,家里的田地没人耕种,带来一个后果——百姓开始逃避徭役。王保当初就是顶替王家村村长儿子的徭役,被迫参加军队。
有钱人可以花钱找人顶替,穷苦人家就惨了。去大战九死一生,一旦死了,家里的田地没人耕种,就会被地主官员不断吞并。王保还记得走之前,娘亲让他好好活着,王村村长惦记他家田地不是一天两天了。
自此,良家子弟被边关频繁战事不断征调,死去的男丁越来越多,破产的家庭也越来越多。边关开始出现兵员短缺的情况。
朝廷也想省钱省事,一开始抓流民、罪犯充军。这些人一到军中就开始骚扰百姓,拖累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