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今年也才26岁,大学毕业两年,已经辗转两个大城市。情感进度也不错,有一个从大学谈到现在的男友。两个人虽然异地,但几乎每天都要视频。她虽然总是嫌弃男友太黏人,嘴角却忍不住上扬,就连语调中都多了份娇羞。
女人果然是善变的,又那么喜欢说反话。可是这娇羞的模样也着实可爱,一点也无法和完全陌生时的那种防备与疏离联系起来。说得兴起之时,周围好像都该有粉色泡泡。心里偶尔会开个小车,恍惚间问自己,有多久没有情绪的起伏了。
余丽不常吃晚饭,只有早上见她用厨房。她说,早餐很重要,这些也是她还在上海时养成的习惯。做销售,其实还挺废体力。
夜晚,等所有门都关好之后,便再一次回归沉寂。
02
刚来南京的那几天,连续一个星期都会在晚上接到母亲的视频。起初有隐藏的兴奋,终于迈出去一步开启全新的生活,终于离开了父母。毕竟一直以来我都有些懊悔,当初离开南京回家,尤其是离开的原因在现在看来很愚蠢。再回到这里,已经相隔了五年。所以心中还有些许痛快,底下一片清凉,距离也因此生出美来。
只是,后来的一周又进入了另一个极端——母亲完全没有找我,心里竟然也会生出一丝落寞。尤其是在余丽热闹的视频声中,我真好奇,她怎么有那么多话能讲?我也曾真的问她,她的回答很简单,家里人多。
好吧,这可能是独生子女无法理解的世界。我依然没有那么多话要说,也很少跟父母联系,日常独处。
生活仿佛进入了一种隔离状态,父母过父母的,我过我的,其他人过其他人的。还有,朋友过朋友的。实际上,经过一年近乎与世隔绝的生活,再突然换到一个陌生环境之后,我才真正发现,我已经很久没主动找谁了,在南京更是没有朋友。那以前的朋友们在做什么呢?我甚至持疑,如今还是朋友吗?
学生时代的朋友,因为有学校这个社交场,平常几乎天天见,甚至连吃住都在一起,自然而然联系紧密。可一旦出了这个圈子,再见面时除了寒暄与追忆些过往,好像再难有心贴心的感觉。聊几句就该找个理由离开了,就连忙碌里也藏着些能察觉但忽略的小心思来。
时光往前走,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