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也会维持友好的外观。老师,像一双隐形的手,尽管他们可能并没有真的做什么。
而租房是几个成年人的世界,能在遵守合租的基本规定时保留一点道德素质,已经很不错了。再幸运一点,就是像电视剧里呈现的那样,要么促成爱情,要么有可以互相蹭饭的理想邻居。我还比较幸运,遇到几个不麻烦的租友。只是在这一周里,也没少得了折腾。
为了规避看房软件里的图片与实物有出入的风险,小字广告通常会提示你“一切以实物为准”。那么实际居住与描述想象不符时,谁的锅呢?
最初最折磨我的是房子的隔音效果,我不仅可以听到屋内每个人的关门声,还能听到各层楼下的声音。你以为身处最高的六楼已经站在食物链的顶端,实际上是在登高孤独之余,听见人间百态。
我在租友群里针对关门声的问题发过一回倡议,大家都表示配合,只是卫生间旁的那扇门依然能在深夜将我呼醒。挣扎过三个夜晚,大脑里的思绪比凶浪还奔腾,摆脱不了之余,再感受天地共振,胸口的火焰就直接燃烧起来,随浪卷了出去。
那个夜晚,我犯了不明真相就上阵指责的错误。于是,在次日也打开了主动沟通的新大门。在此之前,我不想与任何人有关联,包括现在也是如此。只是我也不得不微调原则,至少减少不和紧张的可能性。
04
凌晨,我几乎气喘地敲了姑娘的门,要向她宣泄我那几天的隐忍,实在是忍无可忍。可她一再否认,没有睁开的眼睛表明她可能睡着了。正当我开始心虚,准备道歉时,她呼了我一脸门风,甩下一句“有病!”
一个自己冤枉得紧,真想骂回去;另一个自己又深深叹息,至少这回错怪了她。几天没有好好睡过一觉的愤怒与刚刚发生的一切纠缠、扭打,剩下的渣滓是委屈——重新开始新的生活还有这犄角旮旯的麻烦。
次日傍晚,我做了好一番的思想斗争,才寻了一个与姑娘同在厨房的契机,跟她沟通关门的问题以及前一晚的误会。她的理解里夹杂抱怨,又在抱怨后放出配合的信号,而我只能忽略抱怨的部分,再补充进新的故事。
在群里,也破了案,原来是楼上一向安静的男子的动静。他也不是故意,真正的凶手是深夜里的门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