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九零有读心术,坑老公暴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章 深井乐寿园(1/4)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今天早上,韩彦说要去店里,庄瑾宁本来可以蹭他的自行车,但又不想让他知道自己干嘛去,就在公交站前和他挥手道别。

    这个年头的公交车还是小巴,开得摇摇晃晃,庄瑾宁远远就从挡风玻璃里看到黑压压一片。

    好家伙,全是人,连后面的玻璃都看不到了!

    她犹豫了一下,转身拦了一辆面的。

    九十年代初,街上是面的的天下,还被叫做“黄虫”,反正便宜,坐着不心疼,一公里一块钱,物美价廉。

    “姑娘,去哪儿呢?”

    “乐寿园!”

    乐寿园以前不叫乐寿园,往清朝数,这地方是个圈养八旗子弟养老的地方,叫乐寿院。

    因为很多八旗子弟一辈子游手好闲,没什么本事,到了老的时候要是没有住的地方,就都到这儿来,和中官村养太监是一个意思。

    据说乐寿园最开始卖古董的原因,就是这些八旗子弟,他们吃不上饭了,开始倒腾家底儿出来卖,于是就有不少民间的人过来收东西,发展到今天,已经一百来年了。

    在八十年代末直到二十一世纪初的时候,这地方是很多人的财富密码,不少人在这儿捡漏捡出了一笔暴富横财。

    什么“三百块钱买个碟子发现是元青花、转手买了三十万”、“一百块钱买一副麻将转手就是一百万”之类的故事,真假参半,喜闻乐道。

    司机停车的时候,庄瑾宁简直怀疑是不是走错了。

    尼玛这是一片荒山包啊!

    她这才恍然想起,乐寿园似乎是有这么一段历史。

    在九十年代初,乐寿园这一片还是挺荒凉,连路标和正儿八经的马路都没有。

    因为经常有戴红袖箍的来回检查,卖古董的就选在山包上,站得高看得远,看见袖箍跑得快,有一阵子还被叫做大山包市场。

    庄瑾宁来的时候,练摊的人已经来了,不过没什么好东西,她晃了一会儿,觉得没什么意思,又溜达得冻脚,听说附近有几个涮羊肉铜锅不错,就想过去沾点热乎气儿。

    正要走的时候,庄瑾宁听到不远处的人群里发出阵阵惊呼声。

    庄瑾宁凑过去一看,正看到一个年轻人将一顶官帽放进一只纸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