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每天都想离开远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4章 第三十四章(1/5)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第三十四章

    华夏杭帮菜, 西湖牛肉羹。

    相传是南宋时期杭州的北民,根据记忆里的胡辣汤口味,结合当地香菇、春笋等特产,制作出的一道佳肴。而西湖牛肉羹在现代化后, 还发展出粤菜版、闽菜版、鲁菜版等多个版本。

    堂岛银看着面前的西湖牛肉羹, 结束对西湖牛肉羹的知识回顾, 用勺子轻轻在汤羹中旋转, 勾芡后浓稠的汤汁完整地包裹住调羹,轻轻抬起,可以看见清列的汤液滴落汁水, 拉成一条完整的线。

    碗中,香菇、春笋、鸡蛋粒粒分明, 堂岛银却没有见到豆腐的存在。他尚未往下深挖, 只听见旁边的僧人惊呼一声, 用勺子拨开作料,可见碗中一朵纯白飘逸的蒲公英,根根细而分明, 随水纹自然浮动。

    摄像机适度给到了碗中特写, 主持人道:“菊花豆腐!是用刀切得极为细的菊花豆腐!”

    “不。”乾十字文道:“这是文思豆腐的刀工。”

    在华夏,对刀工的最考验便是切豆腐。须做到下刀连绵而不断,每一刀豆腐细长若针, 聚而不散。整块豆腐经过数次分割,乍一眼看还是方方正正一块。实则放入水中,微微晃动,便若花瓣缓慢绽放。

    除了形式上美观, 这也是苏菜-淮扬菜-文思豆腐必要的准备工程。

    乾十字文在菜单拟定过程中, 慎重考虑过文思豆腐, 但最终考虑到食戟上可能出现的突发事情、睿山枝津也所动的各种手脚后,乾十字文还是选择,最能发挥自己天赋,随机应变性更强的西湖牛肉羹。

    对文思豆腐有所执念的他,只将文思豆腐的刀工融入进西湖牛肉羹。曾雪评委将勺插入碗中顺时针一搅,豆腐便应势而散,像云雾般飘逸在汤羹中。

    “好。”他忍不住道:“真是比卯之花更加艳丽夺目。”

    明人徐树丕《识小录》记载: “豆腐始于淮南王。其屑尚可作蔬,名雪花菜。加油盐为供,此儒家风味,不可不知。”此言流传至日本,因雪花菜在日文里的发音读作okara,又被日本当地称为“卯之花”。

    现实中的卯之花,花朵细小微白,留有余香。在乾十字文看来,若真用花来比喻,文思豆腐最起码是长势极好的白色绣球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