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二章 山河踏遍天暮老(五)君须记(3/4)
第二位士子发问,先生开口:
“无国……便无家!”
“卷尽风和雨,晴日照清秋。”
“君须记——!”
小小的神仙,身在天下行在人间,却思考着天上的事情。
但有不同的地方,那则是……每一位士子的身前,都放着一柄剑。
这座城,就是之前老翁与孩子出来的地方?
“敕,我问你,聚散流沙,千里沃土与千里黄沙的区别在哪里?”
“南山高处回首,潇洒一扁州。且向飞霞沦茗,还归云间书院,何幸有从游。”
【“自古忠孝,难两全——!(齐)”】
曾经,是哪一位大圣对自己言?
于是那白骨……轰然倒下。
“在这人生的最后,我想请诸君与我同言!”
寒风吹来,带着薄薄的雾气,那读书的声音越来越响。
李辟尘……或者说,应该是“涉”,如此的回应那位先生。
涉站起了身子,而无数的士子都没有动,他们正襟危坐,那剑被持起,放置于双膝之上。
“南山高处回首,潇洒一扁州。且向飞霞沦茗,还归云间书院,何幸有从游。”
但这些事情,必然是要思量一番的,只是明悟的时机还没有到罢了。
无数的士子放下竹简,从袖袍上撕下白绫,向着自己的额头绑去,他们的目光坚定,不再言谈圣人的话语,反而慷慨高歌起来。
“所是活者,都必有自己存在的意义,没有谁是无用之人!”
无数的火光飞舞起来!
涉的目光动了动。
龙马打了个响鼻,李辟尘侧过头来,看向前方。
“道在先,忠在后,信在三,而义,是人生来存续的血性,亦是德行所演变的东西。”
二是谁?太一浑沦?
三百尊白衣大士,说尽四百年春秋——!
先生看着这士子:“你说的不错,无小家岂有大家,天下是无数小家汇聚成的大家,而当大家有难,人人皆回护小家,那么,这天下还有大家吗?”
烈火燃烧进来,把院堂焚烧殆尽,书院开始坍塌,巨大的梁木坠下,将数位士子砸死,然而即使如此,他们仍旧笔直的挺着身子,双目圆睁,不曾动过半点!
“无数小家就如同黄沙,若无忠义化水,黄沙如何成土?到头来大风吹去,无数小家如那漫天尘土散去,而沃土则不然,大风吹过依旧如故,这正是道理所在啊,忠义为何能凌驾于孝之上,便是如此!”
“聚散流沙,千里黄沙粒粒皆尘,然而汇聚起来,却如流水般松散,难以哺育生灵;而沃土分开,仔细碾碎,也不过一片尘埃,但却可以养育天地众生,这正是差别之所在啊。”
先生捧起了竹册,而对所有士子道:“念诵真应篇,你们都要记住,君子处世,君子之道,遵循圣贤之道理,一为道,二为忠,三为信,四为义,五为孝,此为重中之重。”
“圣人当面,斗胆,斗胆!万死,万死——!”
先生同样望着涉,仅仅只是在看着涉,而不是在看着其他的人。
愤怒到极点的声音被吐出,外面的那些如同饿狼般的士兵们终于有了动作。
“道为路,忠与道,广于信,明于义,守于孝。”
“唯独孝,是人自己的德行,是小,是守,而非天下。”
而如今,李辟尘已经有点思量了。
“黄沙如小家,忠义如大河,只有大河存续,才能把黄沙化作沃土,如此才能养育天下!黄沙,黄河,沃土,乐土,此为天下。”
“我应你的呼唤而来,如今见证着你的离去,你还有遗憾吗?”
“我存世四百诸年,也看尽风霜雨雪,然而你在注视着我……你……认得我?”
书堂的大门被撞开了。
他的话语落下,而此时,抽出了那柄一直不曾动过的剑!
屋梁折断,宝剑也染上红锈。
“少年事,湖海气,百尺楼。萧萧华发、归兴只念故山幽。”
是他化自在大圣。
锈蚀斑驳的宝剑放置于膝上。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少年事,湖海气,百尺楼。萧萧华发、归兴只念故山幽。”
声音朗朗,如大河滔滔。
似乎在冥冥中抓住了什么。
先生没有看外面,只是注视着涉,他十分满意,露出欣慰的笑容,此时对涉点头,随后看向所有的士子。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齐)”】
枪与剑戟撕裂了血肉。
“知道了义,那么便明白了廉耻,这样对于天下的道德便已经完善,而我所说的,不论是道,还是忠,亦或是信与义,它们都是以天下为源头。”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声音浩荡,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