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人间秋世曾遇仙(六)青耳钟(1/3)
因为钟声正在接连响起。
李辟尘抬头望了望那处,那边上有人走过,于是李辟尘便拉扯住他,打个招呼,行个凡礼,对他询问,那山是何处,山上的庙堂,又有什么说法。
“当——!!!”
因为虽然无主,但也算云隐观的下院,虽然繁华不再,祀火俱消,但四极观也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进去的地方。
李辟尘在一侧注视着这口钟,刚要过去,却又止步,因为那道童已经过去,拿着钟锤砸上了那口大钟。
李辟尘的头没有回,但嘴角微微勾起,那一指收回,当中有一道明光渐渐消散。
四御,在此方岁月中,自然是天上那四颗大星。
于是打了二十七下,他就不打了,这也有个说法,是起三清,落四御,是紧七慢八平十二。
“当——!”
一百零八声,对应一十二月,二十四节,七十二候。
“且那云隐观,本也不叫云隐观的。”
四极,乃指四面八方极远之地,又有四方擎天之柱的神话,而人身四肢,也称四极。
道童在发呆,而清风吹过,恍然不知道身边坐着一位老人,一直伴着他。
同一时刻,那长宕山上的道人面色猛变,此时要踏出步来,却又不敢,明晓了一切,只能是苦笑连连。
只不过,这次用的,并非凡礼而是道礼。
他身上的法与香火极其黯淡,那是还不曾化作神灵,仅仅成了灵的模样,如今就要消散了。
“嚯!”
李辟尘如此想,又念到那云隐观本不叫云隐,于是又问:“若本不是云隐,那这道观的真名是什么呢?”
二人攀谈起来,这士子言自己真名,是家父在那宋朝为官,此时身在朝堂,而他不过是次子,也有功名在身不假,但却是不得入京的。
李辟尘笑了笑,点了点头,而那人整理了一下衣衫,他心道既然是一位有法力的修行人,那自然是不能怠慢的。
钟灵的脑海里一片空白,他猛地回神,发现这人能够看见他,而他如今的身形已经黯淡到寻常的修行者完全无法窥视到他的存在了,那这个人是……
走过了大漠,又重新回到了红尘,这一次入的,是一座城。
东方朔想了一会,定了决心,于是把这事情抛之脑后,与李辟尘行了有一个时辰,此时才来到那所谓四极观前。
仿若是一个背负千山万水前行的老人,这钟,已经迟暮了。
刹那千年,那青耳钟化去,砰的一下,崩成尘土散流年。
士子道出真名来,李辟尘微微一愣,而后轻轻一笑。
李辟尘抬起头,看见那道气数摇摇转入长宕山,心中思量起东方朔的话语,道如果那主柱真人真的有神通法力,那自然是能够知道,这钟灵的存在的。
与最初自己在城前听见的不同,这一道钟声,当中包含着的并不悠扬,而是满满的疲惫,以及难以言说的厚重。
于是他又低下了头,心道原来是风在拂过。
他对那身边小道吩咐:“且去山下四极旧观,把那青耳钟的碎片取来,好生留存,万不可怠慢!”
只是他叩拜下来,此时对着李辟尘一连九拜,紧接着,看李辟尘手掌一挥,他便化作一道流光,遁入掌中。
二人言语,东方朔指着那处山峦,那些庙堂,直道:“道爷不晓得,那处唤作长宕山,山上有座云隐观,观里有个主柱真人,也有法力,不知列不列在仙班,但听闻与青云宫有些瓜葛。”
宫阙上的瓦青黑青黑,这四极观有四殿,而在左右二殿,前后二殿,而在那前殿当中,直接就可看见一口大钟。
“我叫东方朔。”
他如此说着,便又取出五枚云砂,对那道人言:“你把这五枚云砂送下去,见一戴着斗笠的年轻道人便交给他,只说是主柱赔礼,赎嫁青耳钟气数之罪,万不可加真人二字!”
八十一响,传万千;
这是一口青耳钟。
东方朔开口:“以前,叫做四极观。”
“那长宕山,本是没有道观的,是三年前,云隐观搬上了去,这才兴建起来,据说是因为在长宕山中找到了仙宝,为五色云砂,故此主柱真人征得了朝堂同意,这才上山兴建道观,而那原本的云隐观,则是在山下处,现在只留下一名道童儿看顾。”
一尊满头白发的灵。
白日醉酒行于集市,成何体统?!
李辟尘笑着开口,而那道童儿自然应允,于是李辟尘拿住了那钟锤,此时边上的钟灵不解的看着李辟尘,不知道他要作什么。
“当——!”
繁华且喧嚣,从静谧的山峦、江河、大漠当中走出,如今走到这里,那遥遥的,可以看见城的南方,有一座孤山,山上亭台楼阁,云雾迷蒙,好不繁盛。
而就是在这时候,李辟尘转过头去,对那钟灵笑了笑。
东方朔点点头,李辟尘顿时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