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厥环境恶劣,地势高,而大蕃打下的地界边缘有一段比较适合作为行商路径的平缓区域,裴君想要那里。
但只要一点,临近边境,难保大蕃不会放出悍匪抢劫来往行商,是以,她还得要更多。
历来疆域最是不可侵犯,那还是大蕃耗费无数打下来的,更不可能轻易让出来。
当裴君作为议和的主事人提出这样的要求,大蕃果然震惊非常,当即便言辞拒绝,第一次议和戛然而止。
大邺的使臣们也没想到裴君竟然狮子大开口,亦是震惊不已。
可真细论起来,能拿到那片地域,对大邺的好处颇多,当然是能够拿到最好。
至于拿不到?
怎么可能?
没听见裴将军当着大蕃使臣的面儿说得掷地有声,“必取之,或和平谈下,或攻下。”
第二次议和,裴君仍旧丝毫不改志,大蕃主张和谈,本就要付出更多,她的态度就是:其他都可以再谈,地一定要割。
想要讨价还价的大蕃使臣无奈至极,但这事儿他们根本做不了决定,只能暂缓和谈,派人回国都请示。
这期间,裴君就让她的八万将士们在两国交界处操练起来,练兵的声势,对面远处驻扎的大蕃军听得是清清楚楚。
而这时,大邺京都也得知了裴君议和的重要条款,满朝惊愕,但旸帝第一时间下旨,命令大邺和大蕃边境的大邺军备战,作出配合裴君的姿态来。
此时就是比国力,可也是比其他。
旸帝甚至没有亲自派人,络绒公主便痛下杀手,让大王子“意外”残废,然后嫁祸给另一个比较有竞争力的王子。
大王子疯魔,疯狂报复“仇人”,大蕃内乱,更是不敢跟大邺开战,自然只能选择割地。
而退让一步,便是步步退让。
明确划定疆界之后,裴君懒得在钱财上掰扯,也不想让大蕃割地又赔款,逼得他们再起抵抗之心,便主张签一份百年的停战协议,不得侵扰大邺边境,并且允许开通商路的同时,要求大蕃在与大邺通商时降低关税二十年。
大蕃:“……”
气得要死,偏又没有裴君强势,他们只能选择再次暂停和谈,派人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