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看着裴君的眼神温和而包容,问道:“裴将军如何看文官武将之别?”
“文能安|邦,武能卫国,殊途同归,皆是为大邺和百姓。”这是裴君真实的想法,她从来不认为文官或武官谁更高贵。
颜丞相并未表明是否赞同,只是微微颔首,道:“我这孙儿在读书上颇有几分聪慧,但他好武,想做武将。”
“文武皆能建功立业,老夫无心阻挠,只是他少不更事,一心崇拜武将能以刀枪定乾坤,不知武将非是武夫,若真教他上了战场,殒命事小,带累其他将士事大。”
裴君于军队之事,另有见解。
“战局之中,一军只能有一个主将,其他将士或可因其才能有
不同的作用,但最重要的是谨记‘军令如山,听令行事’。”
“裴将军所言在理,若得遇一良将,自有良兵,是本官一叶障目。”颜丞相是真正洞明之人,言失便改,“如此,老夫便更没有理由左右向阳的路了。”
裴君只是直抒己见,并非不尊重颜丞相或是自傲,便又道:“您是有大智慧之人,裴君尚且年轻,仍有许多不足、不周之处,还需谦逊学习。”
“如你这般清明,已胜过世间许多人。”
裴君拱手,“颜公过誉,裴君不敢当。”
这时,颜向阳换好短服兴冲冲地回来,也不敢打扰祖父和裴君说话,坐在椅子上直直地盯着裴君。
颜丞相轻斥:“向阳,不可失礼。”
颜向阳便端正坐好,只是眼睛里的光依旧在跳跃,显然是一个备受宠爱长大的少年。
裴君看着颜向阳单纯无畏的模样,眼中带笑,笑中尽是温柔。
她曾经也像颜向阳这般过,也曾经见过许多像他一样的少年人,战场让那些十三四岁的少年有的永远留在单纯无畏的年纪,有的变得硬朗刚强。
战场也让裴君的单纯留在了单纯的年纪,她的心变得冷硬,却也拥有了更开阔的胸怀和温柔。而更万幸的是,无畏还在,她如今依旧能够一腔赤诚、热忱地去做一件事。
今日寒暄地也够久了,裴君想知道颜丞相找她来,到底所为何事,便直截了当地问:“颜公,您邀裴君前来,若有事,但说无妨,若是无事,我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