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铁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07章(2/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其实,这也是好事。”

    “门下司是宫廷侍从,是陛下的近臣,为陛下参谋国事……”

    “做皇帝最重要的不是如何处理事,而是如何用人,只要用对了人,国家也就太平无事了!”

    尽管秉持这一原则,但是在太子监国时,他同样也会积极的向太子提供一些建议,供其参考,不过,这一次,他却选择沉默,不是因为他没有合适的建议,而是因为太子府,大明的太子可以自设幕府,可以自行招募官员,直接任命官职,所以,在太子身边,同样有一批颇有才学的官员,太子在这个时候,往往会征求他们的意见,作为侍中的顾衍生这才会选择沉默。

    现在西域问题,不过只是开始罢了。

    如此三字,被送到方以智的面前时,他顿时傻了眼,他未及细想后背就冒出了一股冷汗。

    或许一直以来,皆主张限制君权,但是对于陛下,王夫之同样是极为推崇,甚至这也是他主张限制君权的原因——大明不可能再有第二个像陛下一样的君主。

    但是识人、用人只是开始,更为重要的是什么?

    略点下头,朱和嘉说道。

    这个道理,朝廷百官明白,身为太子的朱和嘉也非常清楚,或许门下司会作为他处理国事的参谋,但是他更愿意相信自己的“门下司”,也就是太子幕府。

    也许是因为从少年起就在军校以及军中任职的关系,所以朱和嘉行事素来直接干脆。

    额头冒着汗,顾衍生的脸色显得极不自然。

    “其实,从陛下出巡起,臣就知道这件事,最终会落到太子的身上。”

    将奏折丢给张煌言,方以智苦笑道。

    对于身为太子的朱和嘉而言,他知道自己身上的压力有多大,他所面对的帝国是一个超过历朝历代的帝国,而在在未来的几十年中,在父皇的推动下,这个帝国还会继续扩张,而这一切最终都会交到他的手上,到那时,将会面对什么样的考验?是他从不敢想象的。

    “姜斋先生,你的意思是……内阁?”

    “那么本宫问你,既然父皇出巡,本宫监国,门下司应该是何人的参谋?”

    “别忘了太子是陛下一手教出来的,陛下一直不说,并不意味着,太子不会学啊。”

    朱和嘉似乎明白了,明白了为什么许多明君在屏风上记下某个大臣的名字,也为什么父皇总会在他的小册子上,记下一些名字,并且吩咐门下司调来他们的资料,父皇看似很少过问朝政,其实,正是因为父皇能够发现人才,并且能让人才人尽其用。

    识人、用人……

    王夫人略点下头,并没有说什么。

    “陛下让太子监国,不仅仅是为了锻炼太子,同样也是为了锻炼太子的幕府。”

    如果对手太强大,而且不能彻底打倒,那就往里掺沙子。禁止文臣染指军事,是削弱其影响力,至于所谓的“沙子”,就是在兴乾元年设立的“门下司”,这个看似内廷侍从机构,成为文官体系中唯一一个不需要通过文官考试既可任官的机构,二十多年来,大量的勋臣子侄,正是以“幸臣”的身份通过“门下司”进入大明官场,成为封疆之吏或者中枢官员。于文官体制中,他们是一个异类,他们的出身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是纯粹的文官。

    “其实,陛下如此安排,倒是再稳妥不过,我大明自高皇帝以来,尽管太子皆于陛下身边参与国政,可也仅仅只是参与,大多数时候,都只是作为旁听者,实际上,大都没有多少主国经验。而陛下袭位后,其心思自非历代皇帝所能及。”

    “门下司是陛下的门下司!”

    回到了太子东宫后,朱和嘉直接吩咐女官取来内阁的奏折,然后直接在奏折上批阅,随后又吩咐人送回内阁。

    用人!

    离开清河书院之后,坐在马车中朱和嘉的表情不时的变幻着,他甚至又一次想到了少年时,父皇的那句话。

    如何打破文官独大?

    “门下司是陛下的门下司!”

    说出这句话后,方以智与张煌言两人无不是哈哈大笑起来,在大笑之余,像是想起什么似的,方以智又问道,

    “太子今年不过才二十几岁,就看穿了为人君的根本,陛下后继有人,大明的将来可期啊。”

    也正因如此,如何破解文官独大,确保权力平衡,就成了朱明忠不得不考虑的事情,尽管设立了以开国功臣为核心的勋臣以及退役官兵为基础的勋士群体,并且通过严格的法令,禁止文官染指军队,且通过近代化的文官考试取代了科举制。可是总体上来说,掌握着中枢、地方以及人、财、法等权力的文官,其影响力仍然远非武官所能相比。

    王夫之的反问,让朱和嘉的眉头微皱,心里同样也带着一些疑惑,疑惑着他为什么没有给出一个的建议?

    “殿下勤勉,世人皆知,但国事绝非一个勤字既可,世宗、神宗皇帝,从来谈不上勤政,可却正是大明盛世之时,孝烈皇帝论勤政几不逊于高皇帝,可又岂能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