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国点点头,然后说道。
突然,李作义抬起头往雨地里看去,
晋王如实的回答,让王化行略点了下头,这也是他目前所了解到的现实。对于投降的清军,明军直到现在也没有“处置”,可以肯定的是,将来他们肯定要去解决这个问题。思索片刻后他说道。
在距离桥还有百步的时候,王化行勒住了马,他朝着身后的亲卫看了眼,然后说道。
诧异的功夫,他听到桥上传来的马蹄声,连忙走过去看了一眼,只看到一队骑兵在桥上走着,是大明的骑兵,其中一个骑兵朝他走了过来。
只有一个片红色,在缓缓的朝他走来。
这是一个久违的军礼。
“当年,你为什么离开陕西?”
“这是怎么了?”
王化行口中的“处置”非常简单,就像当年他“处置土民”一样。让他们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尽管是这是期待已久的事情,几乎每天在梦里,王化行都会梦到这一天,可是现在,他却没有什么情绪的表露。
“建奴步兵衙门里也有相应的资料,那些资料……”
“我那里有一份名单,虽不敢说十成十都在里面,可也有个八九成,你们可以对照一下。”
其实王化行觉得自己很累,真的很累。
即便是隔着雨衣,李作义也看到了那个骑兵是校慰军衔,于是他连忙立正敬礼。
“好像有人来了!”
“可以回家了。”
“那有让你这样的功臣掏腰包的道理,这笔银子,朝廷肯定会出的,你放心,既然已经答应了他,那咱们就会做到。”
李定国打量着眼前的这个中年人,他看来很精神。
这是怎么回事?
“我不想说,因为我是汉人,所以与满清势不两立,其实,没有多少人有晋王您们那样的觉悟,至少一开始的时候,真的没有,绿营……也就是为了混口饭吃,汉奸……其实,也是为了个人的富贵,那个时候,谁在乎那些呢?其实,不过也就是换个主子而已,就像那些清军一样,他们现在愿意投降,也只是因为,觉得自己换了个主子,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换个主子保住了性命,很划算的买卖不是吗?”
“至于明珠,他可以去诸夏或者各殖民地,如果他一定想要留在本土,那么就去北海省,北海岛、库页岛上人烟稀少,应该比较适应他。”
多少年了。
就这样默默的走着,王化行走到了桥头附近停下脚步,对着前方,他凝神看起来。可是他现在既看不见前方,也听不见声音,此时此刻他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
李定国有些诧异的看着王化行。他的心里甚至浮现出一个念头。这小子身在敌营几十年,不会是呆傻了吧。难不成他真准备保住那些人。
多少年了,他一直在期待着这一天,他从没有期待过活,但是他期待着胜利的一天,期待着摘下面具的一天。
细雨蒙蒙中,如果不看远处荒凉的沙漠,也许会让人生出几分身在江南的错觉。
王化行笑了笑,他整个人都显得极为平静,平静的出奇。
再说出自己的建议之后,王化行就沉默了,他知道自己并不能左右什么。但是,他仍然按照自己的想法,提出了这个建议,这个建议的出发点并不仅仅是因为他对那些人的承诺。同样也是因为他对这里的了解。
李定国的声音不快不慢,只是静静的在讲述一个事实。血债血偿。这是一个最起码的处世方针。至于什么所谓的以德报怨,不过只是笑话罢了,这个笑话可以说出来听听,但是绝不能真拿这当回事,更不能真的这么做。
“待他日凯旋时,再为你庆功!”
即便是现在再穿上那身红色,也无法掩去内心的疲惫。他想到了自己的儿子、女儿们,也许,现在是时候考虑自己了。
“我们总需要考虑一下这里。考虑一下这里的将来。”
扭头看着晋王,王化行语重心长地说道。
“不处置他们?”
睁大眼睛,李作义正要大声吼出来的时候,他看到在那股清军的前方,有几个穿着红色军装的骑兵。
“想来,他势必更愿意去诸夏,去好望角吧,那里的天气更适合他,至于北海省,太过苦寒了,比宁古塔还靠北,他肯定不会去的。不过,我希望他在靖南的房子,还有土地,都能够折笔银子给他,毕竟,我答应过他,要保全他的性命,家业,这是游说他帮咱们做事的前提。”
“不知道晋王准备如何对待他们?”
看着晋王,王化行说道。
“暂时集中收于看守营,至于将来,还是要等朝廷决定的。这件事是大事,不是本王所能决定的。”
“我自己过去就行了。”
现在顶多也就是费点功夫罢了。
听说,在大明现在已经有了橡胶制成的软底军靴。
原本想说那些资料可以对应的他,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