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2年9月,经过漫长的旅途,大明的使节终于抵达了奥斯曼帝国在红海上重要的港口——苏伊士城。这并不是大明的使节第一次出现在这座城市,事实上,早在十三年前,大明就已向奥斯曼帝国派出了使团,并在其首都伊斯坦布尔设立了大使馆,尽管奥斯曼帝国对于欧洲是高高在上的,但是他们却也知道,大明是更为强大的存在。
随后,安利又说道。
使团在苏伊士并没有停留,而是直接换乘马匹,往地中海的亚历山大港赶去,他们将在那里换乘船只前往奥斯曼帝国的首都伊斯坦布尔。而接下来的一路上的情景却震撼了每一个随行成员。对于刚刚从升平之世的大明来到这里的田经远一行人而言。呈现在他们眼前的埃及行省,所呈现出来的的残破萧条,远远超出他们的想象,这里到处都是面黄肌瘦的农民,到处都是乞丐,放眼望去,就像一副活生生的“饥民图”似的。
“不,他们是埃及人。”
张国梁看着路上的一些行人说道。依照天方教教法的规定,非天方教臣民不得骑马或携带武器,还必须穿独特的服装以和真正的信仰者区别开来。因此,在这里科普特人与埃及人是十分容易被区分开来的。
“商人?海商?既然如此,那你为什么不继续从事贸易,而是成了向导呢?”
来到了开罗之后,相比于沿途那些城市,作为埃及行省首府的开罗无疑是繁华的,“这里有很多科普特人。”
安利的语气中带着些无奈。
而且,他们仍然窥视着欧洲,时时准备着要把绿旗插上整个欧洲。
“你会说汉语?”
看似平静的话语中,透露出了一个民族的悲哀。曾经遭受异族奴役的田经远与张国梁无不是感同身受,不过在同情之余,他们同样也有些好奇。
赶着马车的安利,看似平静的言语中,透露出了一种绝望。
指着路边面黄肌瘦的百姓,张国梁问道。
“因为总督颁布了新的法令,所有的科普特人除非缴纳更高的税金,否则不得从事海外贸易,作为科普特人,因为负担不起沉重的税收,所以不得不低价出售了自己的商船。”
诧异的看着身旁的埃及向导,田经远的目中尽是不可思议的模样。
“如果……”
这个名字从1453年以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人占领,就成为了欧洲的恶梦,从那时起,直到现在,长达两百年的时间里,这伙原先来自中亚的那个突厥小部落,就一直是欧洲人的梦魇,整个欧洲都在奥斯曼帝国的阴影下笼罩着。
突然,田经远的心里突然明白了,一开始的时候,他曾经以为在满清的治下,汉人是二等人,可是实际上,汉人不过只是三等人,甚至四等人,因为在汉人之上,还有所谓的蒙军旗,汉军旗,他们的地位远远高于普通的汉人,甚至汉人官员。
“你们想要进入这里,也许,我们可以给予你们一定的帮助……”
“科普特人?”
“如果,当年陛下没有起兵赶走满清,也许,我们就是满清治下的科普特人……”
奥斯曼!
作为连接尼罗河和红海的运河航运终点存在的苏伊士城,尽管是奥斯曼土耳其在红海最重要的军港和商商,尽管城市依然繁华,但是在繁华之余,却仍然让初抵这里田经远一行人人们感叹着这里的衰败,港口之中,只有稀少的几十艘商船或者欧式的战舰,再就是一些小巧的阿拉伯式帆船,破败而衰落,在他们看来,这座联接着欧亚的重要港口,原本应该极为繁华的,但是现在,却破败的像是一个小渔村。
毕竟早年行商的经历,使得他很清楚,明国的势力是不容小窥的,即便是强大的土耳其人,也无法与他们相比。
“咳,饥民遍地、盗贼横行。这就是所谓的天下强邦吗?”
“是啊,绝大多数科普特人都集中在开罗、亚历山大等各地的城市中,因为按教法,科普特人是不能购买土地的,所以,迫于生活,我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改变信仰,要么迁往城市,在城市中经商。”
如此场景不禁让田经远等人想起了满清治下,发生在中原大地上的一幕幕。毕竟,不过三十来岁的他们,也曾经历了那一时期,经历过那种异族奴役的压榨。
安利的解释,让田经远不解道。
在大明的天下观中,奥斯曼算是“天下列强”之一,可是他们没有想到,这个曾欧洲各国颤抖不安的“列强”的百姓居然如此贫困。
“上帝可以作证,我永远不会改变自己的信仰!我们用信仰去抵抗过罗马人,我们现在,仍然会用信仰去抵抗他们。”
“埃及……金字塔、法老王。谁能想到,却先后是罗马人、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的禁脔呢?”
最后,也许几百年之后,中国就像现在的埃及一样,那些满人自称中国人,至于原本的主人——汉人,不过只是被奴役者。不配作为国家的象征,甚至满人阉割、篡改的文化也会被堂而皇之的视为“中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