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刚一下车,碰巧迎面就遇上了同样刚刚抵宫门五军都督府右督张金生。虽说张金生的表情向来没有什么变化,但是紧锁的眉头,却显示出他同样也很烦燥。
“臣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张孝文眉头一皱戏谑道。
“陛下,臣以来,最多四年就可以解决问题,无须放虎归山!”
就这样他们两人沉默着一同进入的皇城。直到快要接近武成阁的时候,张孝文才开口道。
熊赐履是鸿胪寺的鸿胪卿,专司外交,难道说陛下想要通过外交解决西域?
如此局势之下,从西域传来的大捷声自然也就不会再像从前那般吸引人眼球了。各种相关的质疑之声音也是随着大捷此起彼伏。
“其它渠道?”
可是满清并不是国家,鸿胪寺不应该与他们直接联系,即便是联系也应该是在军方的主导下,所以他很不高兴。他不高兴,张金生更不高兴,毕竟有人把手伸过了界。
朱明忠哈哈笑道。
可是在兴乾十八年这场战事,于大明并没有掀起多少波澜,至于如何处置俘虏等细节性的问题,也没有多少人关心。
“陛下,以臣看来,那满清即便是想要和谈,也不过只是缓兵之计,现在我军在西域进军顺利,最多三至五年,就可以解决西域问题。”
“现在西征军的进展如何?是继续进攻,还是暂时止哈密?这次内地的事情不会影响到西征吧。”
张孝文照例礼貌的招呼道。
“见达右督。”
“陛下,鸿胪寺身为我大明外交机构,居然不顾朝廷各部权责,擅自与叛奴接洽,实在胆大包天,请陛下追究鸿胪寺责任!”
萨法维就是波斯,也就是伊朗,尽管满清一路打到了波斯,确实有些出乎意料,但却也在意料之中,毕竟,按照朱明忠的设想,他希望这把刀一路向南,杀到天方教的老家,最终解决天方教的问题。
朱明忠摇头说道。
“这次,也不能怪鸿胪寺。”
搁任何朝代,这都是一场辉煌的胜利。
张孝文又提醒道。
张金生用着官方式的回答道。
“你的消息倒是挺灵通的啊。”
“所以,臣以为,还是从根本上解决西域问题才符合大明的长久利益!”
“恩,相关事宜爱卿就视情况而定吧。”
“陛下,难道鸿胪寺准确于外交渠道解决西域问题?”
似乎,人们已经忘记了满清给予他们带来的痛苦,很多时候,犹如噩梦一般的经历,人们会选择性的遗忘,有关异族入侵的惨痛记忆,是任何人都不愿意回忆的,毕竟那一切都意味着痛苦。
尤其是当人们知道,在西北每修建一里铁路,需要花费7500两银子,而且需要再修建不少于六千里铁路时,所有人都被庞大的开支给惊呆了。估且不说未来几年内亿万两的军费开支,几千万两银子修的铁路,就那么横卧在沙漠上,如此这样的“浪费”,自然不为百姓所喜,毕竟,在内地许多地方都还没有铁路,花费这么大的代价,进攻西域值得吗?
无论有再多的冲突,面对共同的问题,军方的利益是一致的,张孝文当然站在军方的立场上。
在他看来这一次,鸿胪寺居然能绕开军方直接与满清取得联系,完全超出了军方的控制范围,这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尽管鸿胪寺是负责外交的机构不假,而且鸿胪寺已经设立了不少领馆。
“最近,我收到不少信,都是指责我们擅挑边事,靡费粮饷……”
这个想法,让他们立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是谁都没有出言询问。正当两人在心中暗自纳闷,甚至暗自警惕,思索着一会如何反驳陛下,把外交解决的想法从陛下的心头打消时之际,熊赐履倒是先向龙椅上的陛下揖礼道。
也懒得使用,所以往往都是用“西域”作为代称。
当然,并不仅仅是因为遗忘,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在几乎所有人的眼中,他们都相信,大明现在是不可战胜的。在西域连连大捷了,这是理所当然的,完全不出乎他们的意料,那些人原本就是天朝的手下败将,现在又败了,又有什么新鲜的。
“话是这么说,可百姓的情绪总需要考虑的……”
因为不承认满清,所以自然也不会说什么“大清”或者“满清”,至于轻蔑的“奴”
暖阁之中张金生与张孝文双双持笏行礼道。但两人眼角的余光都无一例外地扫向了在垂首站于阁中的熊赐履,两人的眉头无不是一皱。
面对民间咄咄逼人的态度,五军都督府当然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一日清晨,兵部尚书的马车照例在皇城的宫门前停了下来。随着车门被打开,一身戎装的张孝文缓缓地走下了马车。显然目前来自于民间那股无形的压力,让这位刚刚晋为兵部尚书的将军憔悴了不少。
张金生立即表明了态度,他并没有说反对通过外交解决,但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