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七十岁一定悬车致仕,为何还有八十杖朝之典?况且还有武侯‘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又为了什么呢?”
“宁人……”
惊讶的看着顾炎武,方以智的目中尽是不敢相信。
对于陛下提到方以智的时候,他同样也不觉得意外,甚至他之所以决心致仕,正是因为知道方以智可以做好这一切。
拜祭过顾夫人之后,在顾炎武儿子顾衍生的引领下往后宅走去,路上顾衍生轻声说道。
看着顾炎武像是一夜老去数岁的模样,朱明忠扶着他,只是拍了下他的手,然后便不再言语了,这个时候,言语的安慰并没有丝毫意义。
甲申时李因笃不过才13岁,深感亡国之痛,立志反清复明。18岁时,他告别故里,出外游学时与顾炎武、傅青主、屈大钧等人结为至交,后来以布衣官至刑部尚书,也是因为他不曾考取过功名——甲申时尚幼,再后来,就没有科举了。“自有名士以来,以布衣耸动四方,未有如公之盛也”。说得就是他李因笃。
说来但凡是人才,总会显露出来,就像周培公,当顾炎武举荐他为江西巡抚时,朱明忠甚至都不知道,这个人已经在大明为官多年,没曾想他在自己这边也能够引起内阁的注意,最后在权衡再三后,去年朱明忠才拟选他入阁,这人确实可堪大用,而且他还是清河书院毕业。当然还有姚启圣,只不过姚启圣当年在李子渊覆灭后,倾省而降确实有功于大明。
“宋朝和我朝配享太庙的臣子也有乞休得允的。”
“陛下,臣之所以推荐李因笃入阁,并非是因为臣与其是故交,而是因为他的祖籍和现籍。”
“嗯,朕知道!”
中都,府邸街,有一座青瓦红墙的大宅,那大宅的院门上方镶金木匾上醒然两个大字“阁邸”。
“将来,国事就拜托密之了……”
“既然你已经决心致仕还乡,那朕便不再挽留了,不过要再等一阵子,你老家的家宅破旧,需要重新修葺,这银子户部不方便出。你有大功于我大明,所以这银子应该由朕出……”
“嗯,”
偏着头想了想,朱明忠点头说道。
“好了,这下轻松了,待回老家后,为夫便好好陪你了……”
顾炎武并没说什么,只用手拍了拍他手背,片刻后才说道。
在朱明忠从马车上下来的时候,顾炎武在儿子的搀扶下,已经走出了大门。胡须雪白的他看起来极为憔悴,“臣参见陛下、皇后、皇贵妃……”
“陛下,昨夜家母去世,家父实在是悲痛难忍,方才要上折请致仕还乡,还请陛下恕罪……”
“臣知道,可是天下人不知道!”
“这些年你确实是辛苦了,等到房子修好了再回去。至于阁臣的位置,就叫李因笃补上。这个事情,你先告诉他,待到回头,朕再下旨。”
“密之,我已经向陛下致仕了!”
“刑部尚书李因笃、礼部尚书朱彝尊、东北总督姚启圣,都可以作为入阁的人选。”
顾炎武忙说道。
看了顾炎武一眼,朱明忠笑着说道。
“所施之恩,皆出于上!”
想了想,朱明忠点头说道。
本来,君臣之间的答对到了这个地步,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再说下去了,这个时候,作为臣子的只需要谢恩就行了。而去意已决的顾炎武,听到陛下把自己比了孔明,顿时觉得不敢承受,遂起身揖礼道。
“你这是……”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在得知陛下与皇后前来时,着实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内阁首辅大臣家有人故去了。很快中都就传来了,顾首辅的夫人昨夜去世了。
顾炎武的这番话,让朱明忠略点下头,他能听出其话中的意思。
“那李因笃入阁后,刑部尚书,应该由谁负责?”
“陛下皇恩浩荡,臣焉能不知?”
“陛下,武侯受任于军旅,臣有幸优游于太平盛世,二者似乎不可同日而语。”
朱明忠看着顾炎武,笑了笑,
这里就是内阁首辅大人的官邸所在,因为中都房价昂贵,所以朝臣大都可以申请廉价的公房官邸。而内阁大臣则享受额外的待遇,拥有专门的官邸,而“阁邸”就是首辅大臣的官邸。
君恩深似海!
看了眼感激涕零的顾炎武,朱明忠说道。
朱明忠略点了下头,昨天晚上那个奏折确实让他吓了一跳,顾炎武居然要致仕还乡,可以想象这事对他的打击。
“朕对山陕之人绝无偏见!”
偷瞟了陛下一眼,见陛下神色如何,顾炎武语气坚定地说道。
“此事不要再提了。”
顾衍生没想到父亲会说出这句话。思量片刻,尽管对于父亲致仕有些不能理解,但是想到父亲这些个的奔波与操劳,他便问道。
换成其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