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2.招收工匠建立初级工业(小规模);3.实行临时管制,开始试行新制度;4.发展商业,并通过商业建立情报网络;5.整顿军队,建立新军。
1.土地改革。在中国引起朝代更替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土地兼并,造成农民无地可种,只好成为大地主的佃农,这些大地主都或多或少的有特权,少缴税或者根本就不纳税,如此就造成了官府入不敷出,不得不加重赋税,加重了赋税又引发了更多的小农(有自己的土地,仅够生活)成为佃农,土地加速向地主集中,并最终引发了农民动乱,朝代更替。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高勇借鉴了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策略:土地改革!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分派荀彧彻底清查三郡所有土地,并登记造册,分为农业用地、居住用地和城镇用地三类,务要严谨,以便为将来的土地改革作准备。历代土地清查都会受到各种阻力,这一次,为了减小阻力,几个人经过商议决定以减轻税负为幌子。并且让军队随时支援,有反抗的地主乡绅就地镇压。
其次按照每户一百亩的标准,由政府无偿划拨土地给农户。并规定今年税率为40税一,明年为60税一,后年为80税一,以后每年均为100税一。同时还要求这一百亩土地还要包括一定数量的果树,也算是百姓对官府的义务。这一政策立时得到百姓的支持。高勇也借着这个机会将这些农户迁往城市附近集中安置,并且对于三郡的道路进行重新的设计规划。
当高勇对荀彧说出这个方案时,荀彧十分的不解,“主公,如此一来,这些农民就会越来越富足,可官府没有了税收该如何运作啊?难道尽靠那商人缴税吗?况且现在我们只有造纸和印刷这两项收入啊。恐怕难以维持!”“这一点文若不必担心,税收吗我自有办法。至于那些农民吗,我就是要让他们富足,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乐!这些农民有了钱就会购买货物,这些货物是商人所卖,商人因此而有了收入,有了收入就要缴税。也就是说农民依然在向我们缴税,只不过以前是他们被迫的,以后是他们自愿的。呵呵!”高勇解释道。不过看着荀彧似董非懂的表情,高勇也无可奈何。心里却想应该赶紧抓教育了。
2.建立工业。安排完土地事宜。高勇要求赵胜尽量多的招收木匠、铁匠、泥瓦匠、烧陶匠等等有一技之长的人,并答应给与安家费,且报酬优厚。同时还叮嘱赵胜打听巨匠郑浑的情况,并且派人告诉郑浑想知道如何提高炉温就到幽州玄菟。如果他不愿意,就把他给绑来!赵胜点头,心道:“主公够狠!不愿意来就给绑来,还好当初我主动投靠,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然后,高勇就凭记忆画出了纺纱机以及织布机的图纸。并找来几个老木匠,看看是否能造出来,这几个老木匠看了好半天都摇头不语,只有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人面带惊讶,细细的打量,并不时的点头。高勇看的有些急了,就开口道:“各位老师傅,这个能造出来吗?”听到老师傅,这几个人都跪了下去,磕头跟捣蒜似的,嘴里直呼:“草民不敢,草民不敢!”高勇一愣,马上明白过来,这师傅不是随便叫的。于是马上改口道:“各位老乡,你们看这个东西能造出来吗?”那几个人都把头埋了下去,高勇一一扫过,看见了那位四十左右岁的人好像有话要说。高勇急忙示意让他讲,这个人于是开了口:“回禀大人,草民以前曾经做过纺纱机,只是觉得大人的这幅图中所画的和那纺纱机有几分相似。却又精巧复杂得多。”“你叫什么名字?”高勇高兴地问道。“草民叫方程。”高勇点了点头,“好,我记下了。这幅图你拿回去,尽快做出来。这郡内工匠随你调用。不过,这图纸还有将来你们造好的东西,谁都不准向外人说,如果被我知道了……”“草民等一定替大人保守秘密!决不说出去。”
忙完了这些,高勇又到城内陶器铺,了解了现在的制陶工艺,在与自己的记忆相印证之后,写出了烧制瓷器的条件、原料等,然后吩咐人找了一些经验丰富的陶匠,在城外选址,建立烧瓷的基地,开始了瓷器的试制。同时又抽调了一批陶匠开始研究烧砖和水泥,在高勇讲解了现代烧砖法以及水泥制法及其所需原料之后,就让他们自己试验去了。随后的几天高勇就带着随从直奔东北方向的高显(就是现在的铁岭附近)寻找铁矿石。在发现了大量上等铁矿石后做好了标记,然后南下,在玄菟郡的偏东部(现在的抚顺附近,有巨大的优质煤矿,而且这煤矿埋藏浅,适宜露天开采)找到了丰富的煤矿资源,看着这黑亮的煤块高勇心里明白,有了这好煤,就能炼好钢,就能烧好砖好陶瓷,而且还可以烧玻璃。想到玻璃,高勇就觉得很自豪,因为当初上高中时可是年级化学状元,所以这烧玻璃的原理、原料可记得非常清楚。不过还需要先建好烧炉。
就这样忙了一个多月。虽然很累,却也感到很满足。各个方面都步上了正轨,方程的纺纱机与织布机都已造好,并开始了小规模应用,现在高勇这里棉花不足,无法扩大大规模,只有等商业运输网络完善之后才能够解决。
而荀彧、沮授和赵胜对于高勇的本领是越来越敬佩,天文地理、泥洼木匠样样精通,而且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