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盘点不肖子孙:抽不死你,算我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3章 再论崇祯,开启新榜单:意难平(1/4)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第七十三章:

    【而,第十名,明、崇祯皇帝朱由检。】

    【亦是争议声最大的一位!】

    【故,再度盘点,以史书全貌,评论这位勤政皇帝!】

    天际的声音传来,那语气之中带着沉重的色彩。

    【明朝之灭亡,固然有小冰河期和前几任皇帝的原因】

    【但,崇祯依旧是要负很大的责任】

    【接下来以明史实际记载事项为准,对崇祯的亡国操作进行详细盘点】

    话音刚落,屏幕上出现了一排金字

    【打破平衡,激化党争】

    金字逐渐消失,而后出现了一个场景。

    崇祯坐在大殿之上,不断下达着命令。

    但是这个命令全部都是围绕着一个人展开,

    那就是魏忠贤。

    此时魏忠贤已经被逼上吊自尽,但是对于他的清算却刚刚开始。

    “着令刑部,严查阉党,务必将阉党连根拔起!”

    这样的命令,无疑是在授意此刻执掌刑部的东林党人去扩大株连范围。

    经过这轮运动化、株连式的肃贪,

    从朝廷到地方撤换了大批官员,许多能员干吏、朝廷精英都受到波及。

    要知道,在专制统治下,各级官员都是职业性的。

    每个官员特别是高级官员,都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培养历练。

    把能干事、肯干事的精英通通打倒在地。

    而提拔起一批只听话、不干事,只会表忠心、不会干正事,甚至毫无经验的官员。

    无异于自废武功、自断手脚。

    在铲除了阉党之后,崇祯还大肆提拔东林党官员,对东林党人信任有加,十分倚重,

    有一件事足以证明这点,那就是崇祯元年底,内阁三位大臣全部是东林党。

    而崇祯不知道的是,东林党有一个最大的特点

    那就是党同伐异。

    在获取了权力之后,东林党的这个特点开始大规模爆发。

    导致朝中官员分裂为按地域划分的宣党、浙党、楚党、齐党等各种“党派”。

    东林党和各“党派”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

    激烈的党争从根本上瓦解了朝廷的执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